3)103章 广东王的担忧(求订阅收藏红花!)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高级的“t-24”中型战车,数量高达288辆。战车,坦克,被二战史证明了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突击力量,除了重炮和飞机轰炸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的防护办法。

  譬如德械师中,最强的火力是75mm克虏伯山炮或福博斯山炮,另外还配装有37mm、20mm的小口径火炮以及82迫击炮,但是,德械师只配备了一个炮兵营,其中75山炮只装备了一个连(4门或6门)。这点火力,根本不能与独立纵队陆战师的一个炮兵团相比。

  相比于国军,独立纵队在火炮、战车、作战飞机三项具有绝对优势,不只是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而且质量也具有绝对优势。

  所以,武爱华并不担心国军来攻。

  随着1935年一天一天地过去,蒋介石的战略就算是路人也看明白了,福建方向,集中了10个整编师,而且是他的嫡系部队;江西方向,同样集中了10个整编师及大量的地方部队,这是要左右夹击独立支队,逼迫独立支队跳海啊,如果独立支队不跳海,那么就只有向粤中、粤西方向转移了,难道,又要来一盘“新的长征”?

  这个战略思路,如此浅白,但又如此厉害,不止是蒋介石集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各地方实力派也看得非常清楚。

  分析得最多,看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广东的陈济棠政治军事集团。

  1935年5月下旬,粤东战役一败涂地,陈济棠当时如云里雾里,一下子被打懵了,后来的谈判主要是由余汉谋和李扬敬两人拿主意,他只是点头同意而已。

  在双方达成的协议中,红军独立支队要给陈济棠搞100门75mm山炮,200门60迫,400挺mg42班用机枪,当时并由陈济棠的副官开具了一张50万美元的订金。

  在陈济棠看来,这个“协议”红军根本没有执行能力,那50万美元也是看在武爱华爽快答应放回3万俘虏及退还部分枪支以及没有过分为难自己等人而给的赏钱罢了。

  谁知一个月不到,那个武爱华的年轻人就搞来了30门山炮,60门60迫和100挺班用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让陈济棠准备好钱款,就在两军交界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一下,把陈济棠给惊醒了,当看到崭新的火炮和机枪堆放在军用仓库里时,陈济棠抚摸着火炮那瓦蓝色的钢管,心里直叹,自己败得不冤,败得不冤……

  敢把这么珍贵的军火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卖予自己的人,能怀疑别人的实力吗?也许,粤军中不乏有人想拿到这批装备后,再与红军一决高低,但陈济棠是再也不会有这个想法了。自第一批枪炮之后,陈济棠派了一个亲信副官专门坐阵梅州负责与红军联系,而本着对等的关系,红军也派了一个三人小组进驻广州。这样,双方算是建立了联系。

  但是,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的练兵及调将,并重兵云集福建和江西两个方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红军是强,可是,能强过已经武装到牙齿的中央军德械整编师吗?陈济棠内心充满着忧虑。

  陈济棠的忧虑并不是忧虑红军失败,而忧虑的是红军不敌会退入粤中甚至粤西,到时自己要么奋起反击,要么让红军过境。但是,这两种选择对陈济棠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前者,双方极有可能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这个,很符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的利益;后者,中央军同样可以尾随而入,这样,在广东大地上就会出现粤军、红军、中央军三支大军,这个局面,同样是灾难性的,陈济棠自问承受不起。

  (国王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有些朋友订阅了本书,却没将书放入书架呢,是嫌麻烦还是其他原因?)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