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1章 莘莘学子,报国从军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名为中国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后来,日本经过步步蚕食,又在丰台、唐山等地设立兵营,日本的驻屯军一时风光无两,成了列强各国在中国驻军最多的国家。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及其周围的战略要地,本来应该是中国最核心的守备区域,但这里却驻扎着日本和其他列强的庞大武装,这在今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年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这支庞大的武装,犹如一只登堂入室的恶狼,对中国不仅是一种威胁,更是一种创深痛巨的民族耻辱。

  司令员有命令,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在“风”情报员的配合下,闪电部队只是稍为麻烦了一点,经过几片荒地、树林,几条排水沟,一个垃圾场,最终在一处城墙低矮处爬进了城内。

  特别是司令员又加了一条“歼敌”的命令,这让闪电部队的家伙们再次兴奋了起来。有人说,一条杀敌任务,就值得兴奋吗?这个,其实与我们今天有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打游戏,有人喜欢看小说,有人喜欢打牌,只要进入那种独特的氛围,或一想到那种独特的享受就会兴奋一样。君不见,后世一些军人,在战场上生龙活虎,在军队中活得有滋有味,可一退伍回地方,就会郁郁寡欢吗?

  入城,只是解决了一个麻烦。当闪电部队去动员教授和学生外迁时,却被学校挡了驾,理由是“没有接到果民政府南迁或离开北平的通知”。

  这是武爱华的疏忽。历史上,确实是果民政府发布了“南迁”的命令,这些教授和大学生才于1937年9月开始南下的。不过,历史已经变化,果民政府会不会考虑到这一块儿,再加上日本军队会不会任其南迁,都还是一个迷。

  对于两所大学,包括燕京大学在内不愿南迁,武爱华并不以为意,而是灵机一动,选择了另类的处理方式:在北京高校中招收愿意从军报国、上阵杀敌的大学生!这个,校方不好干涉,一来学生是自主选择,二来这也是个自由的时代啊。

  1937年7月11日,北平所有著名大学的门口、学生学舍前,都摆放着大气而简洁的广告版:你想报国从军,上阵杀敌吗?国防军是你的最好选择!

  广告版的内容有国防军刚刚取得的战果,有国防军最需要的人才,以及国防军简单的装备介绍等。

  谁知,国防军的招兵广告刚刚一打出,就引来了大学生的围观,进而纷纷提笔在报名册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更有无数的女大学生也要求参军,上阵杀敌。闪电部队以大队和中队为招生单位,仅仅是一个上午,竟然招收到2000余名北平的在校大学生,其中还有200余名女大学生及数十名青年教师。

  最初,武爱华还担心自己这招学生未必感兴趣,因为自己毕竟不“正统”嘛,但谁想到,这个时代的学生根本不会考虑那么多,谁在真正抗日,谁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早就在研究,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主见,而且,10日凌晨国防军歼敌河本正三旅团和铃木重康旅团的巨大战果,也早就在学生中传播开了。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