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章 光与暗的交织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你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而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公务人员,应当明白,他的这种极力,并不是总统给的,省长给的,而是民众给的。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因为丧失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唐太宗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有了贞观之治;慈禧太后宁予友邦不予家奴,所以满清很快就下了台。”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从事政府工作的公务人员牢记,世界上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更没有千秋万代的官员,只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亿万民众。民众赋予我们的权力,因此,我们手上的权力,只有在为民众服务之时使用,才是正当的。”

  ——武爱华在江西省公务人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武爱华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说一路。而且,因为“风情局”的原因,武爱华总是能找到各地问题的关键,作出非常督智的指示。

  这些讲话,虽然不会像天朝那样组织什么学习活动,但因为大多数登在报纸上,少部分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里,对处于迷茫与探索状态中的国人来说,无异于一盏指路明灯。

  这四个月,武爱华还以一国总统的杀伐果决征服了沿路民众的心。

  在包头,一群牧民与修水渠的民工发生纠纷,牧民杀死了三个民工。民工群体闹得很厉害,包头市警察局为了控制局势,还将民工抓了起来。武爱华问肖飞,为什么要抓民工?肖飞说,牧民群体更不好管理,为了工程能够按时完工,只得给民工进行了补偿,而且补偿是按照国防军士兵抚恤标准进行补偿的。

  武爱华又问:“水渠占了牧民的草原?”

  肖飞答:“水渠是占了部分草原,也给牧民作了补偿。但牧民说,水渠修在那儿,阻碍了牧群的流动。”

  武爱华问:“牧民将这种意见反映上来没有?”

  肖飞说:“反映了。但项目部的人说,这是没办法的事。”

  武爱华脸色有些冷了:“此次,这事你知不知道?”

  肖飞有些心惊,不过还是老实地说了:“这事,我怎么可能知道。都是死了人之后,我才听说的。”

  一个国家的事,确实太多。像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水渠项目在与牧民签订合同时考虑不够充分,让牧民有机可乘。但是,这种歪风邪气必须杀住!

  “这件事,我谈四点意见:第一,将负责这件事的政务人员开除公职;第二,责令警察局长放人,并向民工道谦,该赔偿的损失由政府赔偿;第三,将杀人凶手抓来,公开审判后,该枪毙的枪毙,该坐牢的坐牢。第四,如果水渠确实影响到牧民牧群的流动,让项目追加预算,每隔五十米或百米修建一座桥梁!”最后,武爱华对肖飞命令道。

  这件事,在察哈尔及其他北方省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波及到了后世。不管什么民族,不管什么人,首先得讲理。不能因为找到政府,政府一次性不解决就采取极端手段。而政府公务人员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教训,凡是遇到民间利益争端的,都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面汇报或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事态的激化。

  而从南方背井离乡的民工,也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们几乎身无分文,但政府也站在他们一边,他们的腰杆从此也硬起来了。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