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4章 日不落帝国的沉没1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希特勒想到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心头就是一团怒火。

  “没问题,我们从太洋洋向东,德国从大西洋向西;如果需要,我们会在美国西海岸登陆。”武爱华给希特勒吃了一个定心汤圆。

  对于美洲,无论南美还是北美,因为地缘与文化的关系,武爱华的兴趣不大。事实上,在后世,除了美国和加拿大时常在世界上发出声音外,其他国家几乎都可有可无,一直是世界资源的输出地。当然,马拿马运河是一支绩优股,只要有机会,就要拿到手上。

  “我们是否形成一个文件?”希特勒还没有得意忘形。

  “可以。我们谈论的上述地区,那里的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大国,有责任去解救他们。”武爱华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签署的这个文件,只作为我们双方的协定,不对外公布。”

  “这个,德国能够理解。”希特勒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此时,美国还在一边虎视眈眈,中国过早介入战争,对德国和中国都非常不利。

  “美国,不是奉行的孤立主义和美洲主义吗?我们就让它继续孤立吧。看他还能坚持多久!”武爱华说的不对外公布,自然是针对美国的,在这儿,他只是顺便将话挑明而已。

  最后,希特勒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援助德国一些b-52b战略轰炸机,武爱华立即拒绝道,“这个,目前中国也只有几架,真要形成规模化生产,估计还要等几年。”

  现在,德国与中国相比,德国强在工业基础和人口素质,而中国强在科技先进和人口众多。

  由于系统出具的科技产品或技术,是综合了后世各国技术而得来的,因此,其技术标准与现行世界各国的并不一致。譬如系统出品的b-52b,并不只是美国历史上的技术,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也因为如此,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国,譬如出口到日本的坦克,日本想要模仿生产非常困难,1937年他们从渤海湾打捞起的那一架国防军的战机,后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爱华慢慢地放开了军品出口。真的等对方模仿到位时,武爱华又会拥有更先进的东西。只要中国一直在引领世界工业技术,就什么也不用担心。

  ……

  在印度洋上的邓尼茨潜艇编队,没有去毛里求斯招惹英国人的轻型舰队,而是在获得补给后,悄悄地绕过了所有的是非之地,径直向德国本土赶路。

  不声不响的邓尼茨,让大英帝国上下顿时陷入了迷惑之中。在印度洋上花了那么大的代价,竟然扑了一空。根据此时潜艇的技术水平,德国潜艇编队肯定是需要中途补给的,可是,非洲大陆东西海岸,密布的英国情报人员以及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游弋的英国舰队,一直没有发现德国潜艇编队的身影。

  即便在南美的巴西,那里有一些德国移民,但英国人的眼线同样很多。可以肯定地说,德国潜艇编队并未出现在巴西海域。

  那么,德国人藏在哪里去了呢,不会又返回中国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的迷茫渐渐变成了恐慌。他们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德国人了。

  不过,英国人的恐慌并没有保持多久,他们就得到了一个对英国来说极其不利的情报。邓尼茨的潜艇编队于1941年3月1日回到了德国本土,其潜艇不是30艘,40艘,而是惊人的70艘。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