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四个女人两台戏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妇女的确是旮旯村的两个人物,特别是那个唠叨妈,那可真是的,旮旯村的大事小事她都要唠叨一番。她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八个女孩,一个男孩,八个女孩子一个也没有落住,就活一个男孩。因为她爱唠叨,人们又自然而然的,把那个原本叫金豆子的孩子,该了名,叫唠叨,金豆子的名反而没有人喊了。这个女人姓什么,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在年轻的时候,人们喊她大*,生了孩子之后,村上的人都叫她唠叨妈。

  在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劳动妇女,除非是村里的干部,或者是比较有能耐的有本事的女人,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和姓,一般的妇女,在娘家时可能有名有姓,可是一出门到了婆家,就没有人提起,于是他的丈夫叫什么就是谁的家里头,有了孩子,她的孩子叫什么,她叫XX妈,到了老年时,有了孙子,就是XX的奶奶。到了婆家也是这样,娘家的人以他丈夫的姓来称呼她,比如唠叨妈嫁给了李大嘴,娘家人就喊他小李,连姓氏的符号都改了。这就是老一代农村妇女的共同的文化现象。。

  唠叨妈,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特别是她的那对大*。看一看她那大*,那是当时包括李大山在内的,很多年轻小伙子梦寐一求的希望。越是想看越是看不到,唠叨妈年轻的时候很讲究,喂孩子从来不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是躲在人看不到的旮旯里。农村妇女,包括年轻的妇女,喂孩子大都是怀一解,掏出来就喂,从来不躲人的,所以很多年轻小伙子说,“没有结婚之前的大闺女的*,是金*,结过婚之后的小媳妇,是银*,等生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狗*”。谁想看都能够看得到,那时候,有些说不到媳妇的光棍汉就喜欢在妇女喂孩子的地方晃悠,目的是偷看妇女的*子过过瘾。

  越是看不到,越是神秘,唠叨妈到了四十五岁的时候,村东头的老木匠都快六十了,(和唠叨妈是平辈的,在农村,只要是平辈的,不论年龄悬除多大,都可以开玩笑。)还说,“唠叨妈,你那大*,能够让我看一眼,我就是死了,也甘心了,我这一辈子也算没有白活。”

  这个唠叨妈说,“我的老嫂子还能没有那个东西,不就是一对肉疙瘩吗?你们这些男人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老娘我都四十多岁了,还怕你看啊。不过,看也不能白看,正好门外有个卖货郎的,你给五块钱,给老娘买糖吃,今天在场的见面有份,老娘我也甜甜嘴。”在场的人都跟着起哄说,“唠叨妈,对,不给钱,就不给他看,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那有白看的。”

  老木匠说,“此话当真,只要你给我看,别说五块,五十块我也给,千金难买心头愿,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