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1章 渡江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是愈发的冷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锁,坐在龙椅上,看向钱肃乐、黄道周他们,“援朝所需御寒之物,内务府承办的怎样?是否发派到东江平虏前指?

  刘兴祚他们,统领着我大明的健儿,为国朝争取着相应利益,与侵犯朝鲜的建虏展开交战,前线的任何所需,都不能有丝毫怠慢!”

  “启禀陛下。”

  钱肃乐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早在半月前,内务府就将各类御寒之物,分批转运到天津港。

  算算时日。

  东江平虏前指,已经接收这批御寒之物,并调派到各部麾下,不过前线的回函,内务府这边还没收到。”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钱肃乐说道:“从内帑调拨一批银子,筹措一批烈酒,移送到朝鲜前线去。

  朝鲜这个地界,冷起来,甚至比辽东还要冷,奋战在前线战场的健儿,需要些烈酒来取暖和舒缓心神。”

  “臣遵旨。”

  钱肃乐当即应道。

  朝鲜的区域战争,未来会持续较长时间,对奋战在前线的大明健儿,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这一区域战争,能否形成对大明有利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靠一批批健儿在前线浴血奋战支撑起来的。

  军火贸易是催化剂。

  前线战争是催化剂。

  崇祯皇帝要通过朝鲜的区域战争,有效的刺激到大明内部,形成特殊境遇下的领域产业发展。

  “陛下,受外朝一些舆情影响,近期内务府的压力,相对来讲缓和不少。”黄道周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道。

  “不过臣觉得摊丁入亩一事,吏治监察一事,内务府这边,不应该涉足太多,毕竟内务府的……”

  “卿家想说的,可是协调内务府官员,到外朝有司任职一事?”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出言打断道。

  “此事不要再说了,现在外朝的一些决策,需要一批务实的官员承接,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不从内务府进行协调,朕从哪里聚拢英才,去帮大明社稷减除负担?

  被协调空缺的职官,就从各地赈灾行署遴选增补,朕特设内务府,不止是总揽宫廷事务那般简单。

  倘若只是做份内之事,朕何须构建内务府框架,筹建人才培养机制,难道有一个吏部,就解决不了这些事情吗?”

  黄道周欲言又止。

  其实从很早以前,内务府的不少官员,都看清楚一个本质,天子做的事情,并非是简单的事情。

  维新变法,是大明现在做的事情。

  尽管说心里清楚这些,可对于一些内务府官员而言,他们却怕步子迈的太大,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一类群体,被崇祯皇帝视为保守派。

  黄道周就是其中的代表。

  尽管说内务府的保守派,做事比较追求脚踏实地,凡事都喜欢稳扎稳打,可跟外朝的守旧派相比,那也是相对开明很多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