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6章 钞能力_重生成慕容复:这次我是主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话一出,张成原先的那点轻视之意顿时飞往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感觉自己被愚弄了的恼怒。

  张成压住自己的怒气,尽量心平气和地对慕容复道:“这位公子莫非是想对在下说,想要替大理买下这十万担青盐吧?”

  慕容复微微一笑:“怎么?不行吗?”

  张成面带微怒:“且不说公子有没有那份财力能够拿下这十万担青盐。就是公子有这份财力,难道公子还能越过大宋的州郡将这十万担青盐运到大理境内吗?”

  西夏境内盛产青盐,这一点天下皆知。昔年李元昊的父祖能够在宋辽两国的夹缝之中,凭借着西北苦寒之地贫瘠的物产招兵买马,逐步坐大,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这青盐之利。西夏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有着一套朝廷制度的武装商团。

  昔年李元昊称帝之后,宋夏两国一番交锋之后,终归是坐到了谈判桌前。说是西夏向大宋称臣,其实说穿了就是大宋这边花钱买平安。李元昊提出的要求中,有一项就是大宋每年要向西夏购买十万石青盐。

  论理来说,西夏的青盐物美价廉。于大宋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件有利于民生的好事。而大宋这边,又可以借青盐之利收取盐税,增加财赋收入,岂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皆大欢喜的好事?

  可问题是,西夏的青盐,成本实在太低,荒漠戈壁之上,到处都是盐湖和盐碱地,都不用花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制取,就能得到高品质的青盐。反观大宋这边,除了川蜀等地是天然的产盐区外,其他地方,制盐成本极高。而盐税又是大宋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盐赋收的极重。

  如此一来,西夏二三十文一斤卖出去的青盐依旧利润丰厚,而大宋这边卖七八十文一斤的盐连保本都不够。

  如此一来,若是由大宋朝廷出钱向西夏买下这十万担青盐,再卖给宋国百姓,等于是又给李元昊一个狠狠敲自己一笔的机会。可是如果允许西夏自行在大宋境内卖这十万担青盐,朝廷的盐铁专营等于名存实亡。

  这样的事情,如今这个时代存在,往后千年依旧存在。横竖不过是换一个名目而已。

  权衡利弊之下,大宋选择了花钱买平安,捏着鼻子认下了这笔生意。每年都要花费数十万贯的钱财向西夏购买青盐,然后再加一道税,转手将高价青盐又卖给宋国的普通百姓,反正横竖是自己不亏。

  然而这样一来,宋夏边境自宋太宗时代就屡禁不止的青盐走私就愈演愈烈了。毕竟两国的民众也不是傻子。西夏的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铤而走险,宋国边州百姓能够买到低价盐,自然乐享其成。

  甚至于有人从这其中发现了商机,转而当起了二道贩子,从西夏商人手中低价收购了青盐之后又加价贩运到内地赚取差价,反正就算是加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