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章 这个封神不正常_这个封神不正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这个封神不正常

  帝辛元年,芒种。

  每年的秋收之日,整片大地之上,除却北方戎族、鬼方这些蛮夷之外,华夏子民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典礼。

  即是为秋收而贺,也是为先祖与神灵而祭。

  自芒种之日起,各家诸侯便开始为秋祭之时筹备自家和朝贡大商的祭祀之礼。

  秋祭之位,主位为祖,三皇五帝等上古先贤据首位,然后根据各自先祖顺序设二示、三示、四示(牌位或者说是庙号),传承越久远的氏族与城邦,其规矩与组别越是夸张,所需要的人牲也就越是庞大。

  例如大商的王室,每组涉及若干位直系或旁系先王,构成所谓集合庙主,往往根据不同身份、地位和血缘关系,错综复杂的商人更是制定出了数十种祭法。

  例如:伐(斩首)、奚(执发斧钺劈头)、卯(自上而下斩成两半)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祭祀为神,一般来说,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秋祭之神,但在北疆和大商主要是祭后土娘娘,以及秋神-蓐收。

  往年之时,孟尝也曾疑惑,神灵是否推崇人祭他不清楚,但是对于先祖而言,且不论轮回有无,他们真的喜欢这种血淋淋的同族相残的戏码吗?

  大胆猜测一下,以前原始社会,粮食不多,战胜方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去养俘虏,而且还要担心俘虏的反叛,所以用人祭的方式来控制人口,或者震慑敌人。可现在不一样了,一种适用于原始时代的方法被延续到了至今,变成了一种复杂而繁杂的礼法,甚至后人一步步的发明出了各种祭祀的方式。

  就如同,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提倡的是仁者爱人,主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随着时间流逝,总会有后人带着其他的目的将一套道德标准,变成了束缚“人与仁”的工具和枷锁。

  言归正传。

  今年不同往日,往日各家忧愁的是礼器,没有足够衬托自家身份与地位的礼器,如何能让先祖看到我们的繁荣昌盛?让神灵垂青我们的城邦?

  现在礼器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牲,没有礼器好歹只能说是礼仪没有做到位,若是没有人牲?

  那不就是饿着神灵了嘛?连神灵都吃不饱,谁还能指望来年风调雨顺?

  今年本就多灾,人牲要是供奉不够,来年继续降下责罚,那不就是恶性循环?年复一年的不如往年,然后年复一年的恶化?

  至少,现在这个时代,你说诸侯们愚昧也罢,身不由己也好,至少在当下,没有敢质疑这套祭祀之礼。

  也没有人能明白冰河时期、洪水、火山、陨石这些灾害的发生的原因。

  同样,这个世界也是极为失衡的。这些自然发生的天灾一个不少,那些拥有制造这些天灾能力的异兽或者“仙人”也不少。

  贵族尚有礼乐与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