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庙堂_长孙皇后(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八月起就已经登基为帝,直到第二年,他改年号为贞观元年,显示了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对于将来强烈的自信。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有着统治大唐帝国的能力,从十六岁开始的戎马生涯锻炼了其强健的体魄与过人的胆识。自幼熟读的史书兵法赋予其过人的智慧与卓远的见识,而与生俱来的贵族家世的尊贵又使他保持着高度的骄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例外。不过比之他以前的帝王,李世民最为人所赞赏的是他的任贤致治、广开言路。

  也许正是因为当今陛下在朝会上对谏臣的宽容,使得许多大臣们上言了许多不同的意见。

  这一天,大臣们争执不下的是对夷族将领的任用问题上。大唐开国十余年,边疆尚不安定,常有外族侵扰,皇帝需要派遣合适的将领前去驻守。

  适时,大唐的朝中重臣也各有各的派系,而最深得皇帝重用的便都是出自秦王府的心腹,在这其中,房玄龄、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明达政事,长孙无忌引拔士类。因此在选任将领的问题上,长孙无忌的态度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可令群臣觉得怪异的是,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开过口,取而代之的则是兵部尚书杜如晦与中书令李靖的争辩。

  朝中大臣也立刻大致站成了两排。杜如晦上奏说:“任官唯贤才,况且突厥族人熟悉边疆地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为将才也。”

  李靖即刻反驳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杜大人可愿为其担保?”

  武德八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李靖被命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敌人。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不久,李靖又被调至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因此,李靖不但对自己的将帅之才极其自信,更因为经历过沙场,无数手下的将领士兵死于异族之手,此刻又如何能同意让突厥人去镇守边境呢?

  就在两方都争执不下,而陛下又是一脸不置可否的态度之时,与魏征同任谏议大夫职一职的王珪准备出列进谏,可立刻就感到左手的衣袖被扯动了一下。他微微一惊,便退回了原地。

  下朝后,王珪不留痕迹地跟在魏征的身后,果然,出了宫门。魏征放缓了脚步,王珪跟了上去,故意放大声音说:“魏大人,可一起去喝一杯?”由于他们两人过去同为隐太子的幕僚,倘若他们的行为过于私密,反而会招人猜忌。

  魏征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点了点头。

  待两人找了一家普通的酒店坐下,正值午时,酒店里人声嘈杂,倒恰好是说话的地方。

  王珪刚坐下,便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魏兄方才为何阻我上奏?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