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尘埃落定_重生纺织厂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仅何小曼如此,丁砚选择J省理工学院,也同样如此。人人都想搭上大船,好借过大船的坚固乘风破浪,但何小曼和丁砚却都选择了首先在岸边参与建造,亲眼目睹小船如何一点点变成大船,而后再去乘风破浪。

  他们天生是要写故事的,与来来往往的布景不一样。

  数日后,S市专家组率先撤走,报告在丁砚的主持下出炉,直接交到了纺工局局长邱勤业的案头。

  这事,邱勤业当然知道该怎么办,直接跟丁佐民通了电话,终于心里有了底。一份由纺工局出具的处理意见直接抄送市政府相关部门,并下发到局属各企业。

  李军经市纪委审查后,问题很大,移交了司法机关。而在生产线引进过程中,纺工局涉及的人员居然也颇多,甚至连老局长瞿逸兴也牵涉其中。

  邱勤业恩威并施,一方面出手保了瞿逸兴,算是报了他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对其他涉及人员毫不手软,下放的下放,调岗的调岗,不动声色地将纺工局的人马换了一拨。

  事情闹得挺大,东方厂引进国外淘汰生产线的事,成了个笑话,也让其他行业打算引进生产线的,心里敲响了警钟。一时间,大家都慎重起来。

  有人说东方厂这回丢死人了。

  邱勤业却不怕丢人。

  东方厂的人丢得越大,崇光厂的拯救才越有价值。

  而且,这次技术审订可是丁砚主持的,丁佐民再大公无私,也得给儿子几分薄面吧。怎么也得将这次重组工作好好重视起来。

  不要怕折腾,只要是往好里折腾,上头只会对你的工作备加肯定。

  总比几个月都让人想不起你要强。

  天气最炎热的七月,东方印染厂的厂门口,挂上了崇光纺织厂(西林厂区)的牌子,东方印染厂的牌子也还保留,分列厂门两边的水泥大柱子上。虽然崇光厂还没有正式更名为集团,但这个拥有三个厂区以及一个进出口公司当三产的企业,早就具有了集团公司该有的一切元素。

  何小曼与房宗则反复谨慎的商量了几次,将设备科、销售科、一车间车间主任三个位置拿出来,放到崇光厂内部竞聘,竟然应者甚众。

  不仅有崇光厂的职工,也有东方厂原本得不到重用的职工。

  何小曼的态度是,不问出处,给一个礼拜,每人交一篇像样的市场调研和岗位解读过来。当然也考虑到好些人由于历史原因,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尤其要写这样的东西,对他们来讲有些困难,所以何小曼适当放宽了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上的,着重看面试。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竞聘销售科科长的人选中,竟然有汤丹。

  何小曼有些意外,而且汤丹事先一点没跟她打招呼,而是和其他应聘者一样,将应聘表格交到了陆永鑫这里。

  所谓朋友,的确便是这样,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