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4章 谷粮与飞蝗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天降甘霖,刘辩也同马日磾一样,乐得一切只做无用功。

  可若当真北方大旱,他必须早做绸缪。

  但天子既有动静,汉家各处焉能没有回响?

  首当其冲的便是谷粮。

  在李儒担任平准令后,雒阳及其周边的粮价在他的控制打压之下,即便是三月也被强行维持在了一百六十钱一石。

  若是平时倒也罢了,可如今北方大旱,小麦歉收已成定局,粮价增长已成必然。

  就算是种氏在此时也不愿意按照官方指导价售卖粮食了。

  而在被李儒掀过一次桌子后,早有准备的粮商们自四月以来,便有意的控制了粮肆和粮仓的粮食数量,并借着背后大族的势力将谷粮分散安置——李儒敢去占粮商的粮仓,但他敢去占士大夫的粮仓吗?

  李儒再怎么想要进步,也不敢干这种事。

  虽然他现在的名声已经很差了,但真正得罪的人有限,可他若真这么干,只怕人人都想着先除他而后快了。

  于是乎,作为标杆的雒阳粮价再也抑制不住上涨了。

  于此同时,雒阳之外,北方各地的豪强们不约而同地加固了院墙,增加了存粮。

  两相作用之下,时间来到五月,本来是收获的季节,但粮价已经突破了两百钱一石。

  而依照过往的经验,当粮价突破两百这条线时,便意味着一件事——饥荒。

  为此,刘辩紧急召见了杨彪、袁滂、曹嵩和李儒四人。

  靠着法令强制的手段已经不可复用了,剩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放任粮价再涨一涨,二是现在便用各处仓库储存的粮食平抑粮价。

  只要平价粮还能供应,那粮价就涨不起来。

  但除了杨彪沉默不语,余下三人皆反对现在出手平抑粮价。

  袁滂说话最直接:“现在便动用国库之粮,若是继续旱下去,只怕会不够赈灾的。”

  曹嵩对于粮食转运最有发言权,他说道:“陛下,此次旱情多局限于北方,淮南虽少雨却未酿成灾祸,至于江南,更不缺雨水。南方有粮,只是此次受影响的地方太多了,北方河运已经受到影响了,而若是再迟迟不下雨,南方的稻米想要运到北方,便是均输官们日以继夜,只怕也难以维系啊!”

  李儒刚刚才被刘辩安慰调控粮价的失败“非战之罪”。

  如今脸上仍带着羞愧之色,却还是提醒:“陛下,若此时放出平价粮,臣只怕得了实惠的并非黔首。”

  刘辩闻言却是心头一动,问道:“若是不以一百五十钱一石为官价,而是以两百钱为官价,同时限制购买官粮的百姓的资格与所能购买的数量……如家资不足五万的五口之家,月可购六石,违者重罚,何如?”

  旁人还没说话,提出了豪族们会趁机占便宜的李儒第一时间领会到了天子的意思。

  当即附和道:“陛下,别处或许不行,但在雒阳,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