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真正做到了刚柔并济意气心合_半吊子闯红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强行习练,不仅不能有所成就,反而会对习练之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是连他自己都是刚刚踏入以气化神的境界,修练才有小成。

  但今天在场的各家族天骄,不是一般人,虽然还没有一个人达到最低内劲要求,以气化神的境界,但借鉴一些其中的招式,还是可以的,有益的,尤其是小萝莉,有逃跑步法的基础,学起来更加容易。

  众人看到隆万鹏一时象一条灵活的泥鳅,一时又象在表演瞬移。与金庸笔下的凌波微步和草上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每一出手,就会有内劲的劲爆声传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前还想着要挑战隆万鹏的天骄,脑海里想着,假如此时正在和隆万鹏对战,自己将要以什么招式来进攻和防守。

  最后无奈地发现,隆万鹏所演练的这套功法中,其中有几招,他们根本就想不到什么招式去防守或是进攻。

  在双人对战中,哪怕是一丝丝的犹豫或是判断失误,都可能是胜败的关键,甚至是生死的选择。

  何况还是站在一旁去揣摩,既然在一旁没时间限制的揣摩,都不能想到破解之法,那在战斗中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被动挨打。

  一套功法演完,众天骄由心地发出了喝采声和热烈的鼓掌声。更是有几位天骄,对隆万鹏的几个动作,连模仿都模仿不出来,问隆万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隆万鹏也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做了讲解,对身体柔韧度的训练方法,以及内劲的发力技巧,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令得一众天骄钦佩不已。

  有几位心里本来还打着小九九,想在演练时,随便拿一套武术糊弄一下,不使出家族绝学,现在不这么想了。因为任何一套武术,都在于习练之人的天赋和理解程度。

  为什么有的人修炼同一种功夫,能比别人进步快,有的人甚至还能改进,使之更完善,这不仅在于这个人的刻苦努力,更少不了他的天赋和理解能力。

  现在有这么一位高人在此,为什么把自己的绝学展示出来,与之一起探讨一番,看有什么是自己理解不够的,甚至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有时候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会使局中人茅塞顿开。

  “下面就由我来献丑一番,希望各位教!”陈氏太极传人陈家声站了出来,抱拳向四周作揖一圈之后。就开始演练起来。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势。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

  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氏太极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以气带身。力发腰脊,旋腰转脊,全身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掤、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太级拳较于其它武术流派,在推广和发扬光大方面做得最好!它不仅是一种武术,还可以当作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

  公园,广场都可以随时看见老头老太太练太极,那如行云流水般的飘逸动作,令观看者享心悦目的。

  杨家声演练的可不是体育项目,是武术,因有内力的加持,粘贴缠绕身若无骨,又如杨柳随风。採挒肘靠,掤捋挤按力若千钧!真正做到了刚柔并济,意气身合。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