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6 赐婚_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宋以后,所有的四书五经,孔孟思想都限制在他“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换句话说,明代以后的人为了考取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其中有很多问题如果按照李恪等唐人的角度来讲,他的注解只能参考,不能完全相信。

  所以,后世的人们总是说孔子成了君王专职的帮凶,他的忠君思想统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读书人。

  然而,在李恪细读了《论语》再加上他以唐人的身份来看,这样的说法是错的,值得推敲。

  打个比方,如果把孔子思想当成是算术中的三三得九,那后来所有的注解之人的注解,包括他们对孔子偏见都不是孔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他们算术不精,算错了数字而已。

  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两段。譬如一提起秦汉文化以前的中国文化,人们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一切。其实所谓的孔孟思想,只是中国文化中间主要的一个环节。

  两外还有道家、墨家、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系统下来的。如果把范围缩小,则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尤其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历代引用的是道家和儒家思想。

  当一个国家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是属于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儒家孔孟思想。

  所以,李恪认为孔孟思想和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在秦汉之后的事。而到了唐朝,中国文化已经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

  道家不言而喻,大唐李姓开国,尊李耳的道教为国家是必然的。而佛家的那套愚昧的思想李恪极为不满意。所以,在《论语》上下功夫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目标。

  他想看自己是否能够按照前世的一些思想重新注解一部《论语》,阐述孔子本身的思想,让以后的读书人可以不被各种错误注解所误导。

  虽然,他知道自己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不会出现像后世朱熹那样的注解,将孔子的思想歪曲为忠君思想而为统治者所用,毒害读书人。

  李恪自觉对儒家思想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决定以后多花点时间在学习和研读儒家经典上。

  翌日!

  李恪刚刚钻出被窝,就被一股冷冽的寒风,吹的直哆嗦,赶尽披着大衣,下了炕,叫下人给炉子里添了点煤块。

  然后李恪泡了一杯热茶,正准备找本《论语》来读读,没想到宫里的太监却带来了李世民的口谕,“陛下宣汉王御书房觐见。”

  李恪有点惊讶,父王这个时候找自己是为何事呢?李恪也没有过多的纠结此事,去了就知道了,反正自己也有事要找父王。

  “不知道父皇找儿臣所谓何事?请王公公告知?”李恪问李顺道。

  “殿下赶快随老奴进宫吧,老奴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会召见王爷。”李顺拱手说道。

  “请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