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世纪开局三大喜_重生之经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还有可能惹来骂名!

  可是凌云现在不接手的话,那些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和医药费都没法正常解决,他们可等不了十年了。

  还有那40个正值壮年的工人,眼下大下岗的余浪还未平息,这些只有工厂生产技术的工人能谋到生路的早就自谋生路去了。剩下的这些还需要安置的是真的除了在工厂当工人,他们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了...................

  凌云说这件事要容他考虑考虑,校长也没催促。眼下是岁末年尾了,县里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

  凌云这时候即便是马上就拿出2000万来打到招商办的账户上,各种手续办理起来也是拖拖拉拉的,还不如等股票操作完,过完春节,集中全部力量办此事,反而工作推进得更快!

  凌云的第二件喜事就是上个月写的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的新年特别号上面。这是一期为庆祝千禧年而特别发行的一期。

  杂志的编辑还给凌云寄来了贺卡,不仅表达了新年问候,还盛赞凌云论文的观点新颖性,并鼓励凌云以后继续投稿。

  凌云的第三件喜事是发表在《上海证券报》上的专栏文章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千禧年的第一篇专栏文章,凌云特意写了对未来华夏经济的展望。

  凌云在文章里说,随着今年(1999年11月15日)中美谈判的顺利结束并达成协议,华夏重返世贸组织主要障碍都已扫除,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凌云对华夏重返世贸组织的意义进行了大篇幅的渲染。

  他在文章里说,华夏重返世贸组织不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而是机遇大于挑战。与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华夏重返世贸组织是狼来了不同,凌云说华夏重返世贸组织是肉来了。

  虽然华夏重返世贸后,一些行业不可避免地将会受到冲击。不过不必过分忧虑,比如普遍比较担忧的电信行业,凌云认为,国外电信巨头即使来华夏开展业务,也很难承受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电信设施的建设周期长,落后地区投入产出比低的现状。

  他们说到底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为华夏搞建设的。只有国有的电信公司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才能真正地耐得住寂寞地进行不计回报的投入。

  光凭这一点,国外的电信巨头即使来了华夏,就没法组成整体的网络。它们天然就存在布局缺乏纵深,只能在局部点上进行腾挪的弱点,必然影响力十分有限。

  相反的是,凌云认为华夏电信行业在国内肩负建设重任的时候,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通讯设备产业巨头,有在华夏建设的经验,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电信设备采购建设中,未必没有和诺基亚、思科等公司一搏的实力。

  还有汽车行业,这是喊狼来了喊得最响的。凌云承认国内车企相较国际巨头而言底子薄,技术积累不足,尤其是发动机技术,更是制约华夏车企发展的瓶颈。

  凌云公开呼吁,应当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用电发动机取代传统的燃油发动机,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实现和国外车企竞争的弯道超车。

  至于家电行业,凌云断言,未来十到十五年,全世界70%以上的家电是在华夏生产的。

  凌云总结说华夏重入世贸组织,国外资本看中的不仅仅是华夏的巨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华夏的巨大的人口资源优势。

  华夏义务教育的成功每年可以提供大量的有素质有技术的劳动者,而相对低廉的工资使得华夏在发展制造业上有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优势。

  未来国际产业巨头不可避免地将会实现产业迁移,华夏将会是他们的首选之地。别的不说,华夏的基建速度就足以让他们大大地缩短工厂建厂到投产的时间。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迁入转移,未来华夏将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建成全门类工业体系的国家。未来华夏一定会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没有之一。

  当然,凌云也提出了他对未来华夏经济发展的一些隐忧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凌云对这三点一一做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