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执政方针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须要温和一点。

  但是皇帝与大臣的权力争夺,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缓冲的余地。

  他这边温和,大臣们就肯定会嚣张,因为任何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第一步肯定是要权。

  如何让权,又如何限制权力,朱瞻基早就考虑了十几年了。

  一些不好开展的事务,现在就可以逐渐影响朱棣,让他来干。

  不要等他那个父亲上台了,一下子就把属于皇帝的权力让出去了大半,想收都收不回来了。

  听了朱棣掏心窝子的话,朱瞻基也有些触动,语调柔和了许多。“所谓上位者劳人,以孙儿的见解,也是属于资源控制的范畴。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更考验上位者的手段。因为人是活的,思想也是在随时变化的,一个清官,在进入官场之后,面对各种奉承和诱惑,时时刻刻的心理都在变化。以后会变成一个权臣,忠臣,还是佞臣,并不是一下子改变的。

  想要人尽其才,想要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还不能让他影响到朝廷的稳定,这就需要制定缜密的管理制度,对上位者来说,制定规则的权力是最重要的,也是绝不能放弃的,其他的所有权力,其实都可以放弃。”

  朱棣惊道:“军权也可以放弃?”

  朱瞻基笑道:“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今当然不可能实现。假如说,不管是谁管理朝政,都只能管他负责的范围,其他事务不能插手。不管是谁领军,都只能按照预定的战略打仗,除此之外,调不动一兵一卒,在这样的时候,还怕有人会造反吗?”

  朱棣沉吟了一会儿,盯着那份《大明朝廷议事法则》看了一会儿才又说道:“这只是个开端?”

  朱瞻基丝毫不怀疑朱棣的政治智慧,他要是看不出来,那才是不可能的。

  “议事法则只是约束大臣们就事论事的开始,古往今来,皇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所有的大权都收拢在自己的手中,这种权力的集中方便了管理,但是造成了两个巨大的隐患。

  其一,就是这种权力的集中对晃荡的要求非常高,皇帝英明,自然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就民不聊生。

  其二,这种权力的集中让统治阶级的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就成了人上人,这些人来自同一个群体,有共同的经历和群体认可,自然会维护属于自己人的利益,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畸形框架。”

  这一点朱棣有些不太明白了,朱瞻基只好又细致分析了这种封建社会大一统时代对管理者要求的太高,导致了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的脱离,这是社会不稳的根源。

  等朱棣理解了这方面的思路,朱瞻基才又说道:“想要改变这一切,首先是建立朝廷新的规矩。让一锅炖的朝廷变的条理分明,所有人能找到自己的位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