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天道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棣派到了朱高燧的身边辅佐,赵时春已经跟朱高燧相处了十六个春秋。

  对这个王爷,他比谁都了解的清楚。

  跟在朱棣的身后出生入死,打下了这大好江山,但是他们不管再努力,都比不上坐享其成的朱高炽。

  靖难之役,朱高炽身体虚弱,连马都骑不了,只能在北平坐镇。除了守卫北平这一场功劳,可以说是毫无建树。

  但是他是嫡长子,他就获得了这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获得了朱棣的偏爱。

  朱高煦和朱高燧不管再努力,都比不上早一点从皇后肚子里钻出来。

  赵时春也是洪武年间的举人,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无规矩不成方圆,功劳再大,大不过规矩。

  这天下离了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离了规矩。

  虽然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儿的手里抢过来的,但是他一个人也治理不了整个国家。

  所以,他也只能遵守这一套规矩,只有人人遵从规矩,国家才能稳定。

  除非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能跟朱棣一样,打破这套规矩,建立自己的规矩。

  但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都是志大才疏之辈,他们远没有朱棣的能力。

  如今,有一个比朱高燧功劳更大,能力更强的朱高煦在前面撑着。所以朱高燧还能忍受,还能躲在后面看热闹。

  但是他永远不会甘心。

  朱高煦受到了朱棣的打压,先是封王云南,后封王乐安,就是不肯给朱高煦一个好地方。

  朱高燧乐的在后面看热闹,因为他封王北平,这可是从龙之地,条件要比汉王好的多了。

  若汉王朱高煦得势,他肯定就不会安心,但是若汉王争不赢,那朱高燧也就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指望他能像朱棣一样起兵造反,那是不可能的。

  听到朱高燧如此说,赵时春笑了笑说道:“太孙初到北平,第一时间就给王爷下帖子。以臣之见,太孙殿下同样对王爷格外重视,想要知道太孙的心事,最好不过王爷亲自试探。”

  “正有此意。”

  朱高燧看了看正在跟几个指挥使讨论粮草运输的朱瞻基一眼,暗想没上过战场,了解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此次北征,依旧将会是他跟着父皇上战场,至于你这个小子。还是跟你那窝囊废父亲一样,老老实实留在后方吧。

  朱瞻基一直在观察赵王府的随员,部将,一顿饭下来,也大致摸清楚了所有人的水平。

  赵王府虽然声势浩众,却没有真正拥有统帅能力之人,两卫将领即使不是尸位素餐之辈,却也没有多大能力。

  不要说跟张辅,柳升之辈相比,就是跟陈懋,李彬之流相比,也大大不如。

  由此,也能看出朱棣对自己的儿子们的防备之严。他名誉上给了几个儿子各有两三个卫的士兵,但是这些人的战斗力,即使在京卫里面,也只是中流水平。

  想指望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