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四章 和城模式(封推第四更)_重活之官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县的贫穷境遇是差不多的,可是,这里面的软环境那可是不一样的啊。”

  “哦?这是怎么意思了?”李庆福的经历与年龄早已经使得他不会因为这一些失望而表露在脸上,不过,心里到底也是有一些不舒服的,因为,他所制定出来的计划就是以和城模式为蓝本,而进行补充增改的,现在,侯跃东的意思是和城模式其实是并不适应岩城县的发展的,这也就是否定了李庆福原本的思路与制定的计划,这多少让李庆福有些心中潸然。

  侯跃东正色的看着李庆福,缓缓的说道:“岩城县与和城地区都是人多地少,按照道理来说,大量农业剩余劳力都应该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才行。”

  李庆福点了点头,侯跃东这话说的没错,这劳动力有所剩余了,那么,自然是要进行转移的啊,要不然,这些空置的剩余劳动力就这么的闲置,那可怎么行了?!

  “不过,和城地区与岩城县所不一样的是,当时和城地区的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而我们岩城县丝毫没有过什么家庭经济,就更加不要说什么自发的经济行为了。”侯跃东一针见血的说道。

  “而且在历史上,和城地区的人本来就有着除了农业之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的风俗特色。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风俗特色,使得和城人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侯跃东继续的说道。

  李庆福这个时候,终于在心中有所不满的心思也缓缓的降低了下来,是的,这细细说来,还真的是如此,岩城县与和城地区相似的也只不过是许多的硬件条件与环境而已,而这软环境确实是极为不相称的。因为,岩城县人民大多数安土重迁,虽然贫困又不愿意出去务工,更不愿意进行发展家庭经济,思想比较的落后与保守,所以说,这自然是无法达到和城的高度,这和城模式想要被岩城县套用的话,那可绝对是不行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了?”李庆福沉吟了一下,向侯跃东请教了起来。

  侯跃东摇了摇头,沉思了半响,这才跟李庆福说道:“首先,我们一定要先认清我们自己的经济条件与所处的这个地理环境,与岩城县的软环境,这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也没有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有最为适合的模式,才是这最好的模式,所以说,我们就必须要先认清自己,然后才能够因地制宜的制定这发展的路线。”

  李庆福闻言,拿起了自己原本所撰写的那计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