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章 何以为重(第二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虽是心知,又只能任其携事携洋。

  “还请崇山教我!”

  “大人,此事,还要容我想想!”

  见李光泽的话音落下后,唐大人的眉头一蹙,唐绍仪连忙说道。

  “大人,其实这也不是事儿,至少眼下朝廷那边是不会动大人的,没准过阵子,事便找上门来了,到时候有了事,朝廷自然不敢轻易易员!”

  宽慰一声,唐绍仪双笑说道。

  “大人可记得那日初来汉城前夜,你我与馆外所提之事往承恩祠一事,今日有空,反正也没什么事,我陪你去看看如何?”

  “也罢!”

  无奈的摇下头,走一步是一步吧!一听他提到承恩祠,唐浩然便点头说道。

  “这些日子给这些事给牵绊着,差点把这事给忘了,亏你想了起来。我们现在就去,把刘四带上就行了,就我们四人去看看,再不要惊动别人了。”

  穿着一身便衣,由唐绍仪、李光泽陪着走出南别宫。刘四照着以往腰间别着两支短枪,短衣绑腿的,当做仆人状紧随其后。三人出了驿站便一路骑马,向东边走去。

  两个多钟头后,一行四人来到了位于山丘的祠堂前,只见一道一人半高的青砖砌成的四方围墙,围住一个小院落。院子正中是一座虽不高但占地也还宽阔的青瓦青砖木柱木梁的厅堂。一边有四五间低矮的草房。院子里杂草丛生,几只母鸡在到处觅食,却并不见人影。

  砖墙上泥浆剥落,砖缝中时见青苔壁虎,灰暗冷落中透露出浓厚的衰败之气。祠堂大门门额上的“承恩祠”匾牌,也是油漆斑驳,蛛网四结,两边楹柱上依稀似乎还有数百年前题写的中门联。

  一行三人进了祠堂。祠堂中间是一个大厅,东西两厢有着四间小房。大厅正中是一幅残破的画像,那描绘着明朝官兵的画像被烟火熏得黑黄黑黄的同,似乎曾几何时,这里也曾香火繁忙。站在祠堂内,唐浩然仔细地端详着,他看到那牌位早没了踪影。

  残破的画像前面是一个极大的长条形石炉,这是香炉,但上面还有几根香火的竹签子都没有。石炉与平台之间摆供果烛台的供桌也不见了。再看两边的厢房,只有一间空闲着,其它三间都摆放着些许破败的家具,看起来不是祠堂的厢房,倒像是人寄宿之处。

  这就是朝鲜人为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修建的“承恩祠”吗?

  呆望着眼前那座灰蒙蒙的破败的祠堂,唐浩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瞧着被烟火熏得黑黄的画像,也许曾经这里也是四季香烟缭绕,灯火长明,供果不断,凭吊者川流不息。那种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令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能不对阵亡于此的明军官兵顶礼膜拜。

  但,这一切都是过去了,大明——这个名词,在246年前的甲申年便成为了历史,慢慢的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