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海洋(第一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得不选择了“避战保船”。

  战争改变了许多事情。原本应该在今年,光绪就会批准了他的老师——清流派领袖、户部尚书翁同龢提交的《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以治理黄河经费不敷,宣布停止进口船炮,应该就是这个月,但在俄国对日宣战之后,虽说表面上看似外部压力骤减,可心知翁同龢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再上《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的李鸿章并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发动亲信上书大言海防紧窘之危,那边俄国张口就要割去半个日本的“贪婪”也着实吓了满清一跳,在一番争论中,非但原本应于这个月批准的《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没了音信,李鸿章甚至还争取到了每年四百万两的海防费用于添造军舰,另外还批准了加征“海防捐”。

  有了这笔银子的李鸿章立即表示北洋将添造两艘战斗舰、四艘巡洋舰,这笔巨额定单立即吸引了英德两国的目光,两国纷纷展开各种招术试图夺取这笔巨额定单。在唐浩然看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笔定单最终很有可能为英德两国平分。

  非但大神有了好处,甚至注连同自己这都落着了好处,户部解了一百万两银子作为朝鲜统监府的练兵专款,银子是不多,关键的是练兵的名义,尤其是练海军的名义。

  “海军啊!”

  念叨着这个词,虽说现在海警学校依然在“筹备”,至于那位从马吉芬少校依然在近海为北洋航运训练着高级船员,可面临北洋水师的“压力”,尤其是面对几年后骤然膨胀数倍的北洋水师,却让唐浩然不得不把筹办海军的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过去没有名义,现在有了名义,只差……要不,就从这笔钱里挤出些钱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笔巨款,一直苦于资金不足的唐浩然,顿时生出创办海军的念头来。

  北洋造船厂,这是朝鲜半岛第一座从事船舶制造与维护的现代化船厂,尽管其刚刚创办,可论及工厂设备和技术却东亚却是一流的——船厂中的设备皆是英国制造的第一流的造船设备,除去船厂的设备之外,其还有两座长达150米的大船坞,其皆为标准的现代船坞配有各种动力管道及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等附属设备。

  自两座大船坞建成后亦被称之为“远东最大的船坞”,不过其“最大”之名很快就会被厂内的3号、4号船坞所取代,在英国船坞工程师的建议下,将两座中型船坞改为一座大型的700英尺船坞,以供将来保养或制造大船,且船台亦进行相应的扩建。

  除去硬件设施外,船厂内的2600名工人中的大半是从香港、上海等地聘请的熟练工匠,从而使得几乎是在船厂刚一建成,其便开始承担起造船任务——两艘北洋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