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2章 秋山的选择(第二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于庞大的北洋舰队中出任洋员,且是受人歧视的洋员。

  甚至他们之所以背离日本,而未等到日本完全战败方才离开,正是因为秋山的那句“失败者是不会被人任用的”,至少现在,日本还没有失败,他们还不是灰头灰脸的失败者。

  “哟西,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向唐大人展示一下我们的价值吧!”

  瓜生外吉为众人打了口气时,秋山真之又接着说道:

  “我们的价值,不仅仅因为我们受过正规的海军训练,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说出流利的唐音,诸位,英语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在中国,我们必须要把过去丢下的唐音拾起来,”

  相比于后世的日本人,刚刚经历过的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尤其是读书人,大都会需要学唐音,这与他们的教育有关,如秋山真之少年时亦是于汉学塾中就读多年。提及明治维新,总是被当作“文明开化”的同义语,作为旧时代学问核心的汉学,往往被认为应该随之逐渐衰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到明治中期,一直是“汉学”的时代。特别是社会上层往往精于汉学。正如此时最有代表性的流行语是“今世参议皆书生”。

  其实,维新政府的高官,追本溯源都是在各地藩学里学习过汉学的精英,因此,他们的价值观的根底里,仍然是旧汉学的教养,而且对于汉学是无法割舍,强烈热爱的。虽说进入了新时代,他们脱口而出的是汉语,写文章则流行汉文语调或者汉文直译体。

  而那洋溢着时代革新气息的政论文章迭出不穷,而汉文语气恰好适合于作者们表达悲愤慷慨的感情。因此他们的建议书,论说,书简,都是使用以汉语为主的汉文体。政府当局也有这样的倾向,以《五项御誓文》为首的诏敕类,法令类绝对不会用日语,而是用汉文直译体依次布。

  秋山真之所以需要强调让大家重新“唐音”,正是因为大家对英语的重视超过汉语,可现在对于身处中国的他们来说,唐音或者说汉语,则是他们必须要掌握语言。

  “这个,我们自然知道,只是……秋山……”

  在列车进入车站即将停稳的时候,瓜生外吉看着秋山真之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你确定唐大人会的接纳我们为其效力吗?毕竟……”

  原本想说“日本与其在朝鲜有些不愉快”的瓜生外吉突然不再言语了,看着车窗外的时候,他的脸上全是惊讶之色——只见汉城火车站的月台上,站着一队官兵,而在那一队官兵前方,还穿着几位未着军装的官员,其中居首的却是一个穿着清国官衣的青年。

  难道他就是……就在瓜生外吉于心间满是疑问时候,秋山真之却激动的站了起来,看着车站上的人们,兴奋的轻嚷道。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唐大人是当世东洋之英杰,他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诸位……”

  激动不已的秋山真之回头看着车厢里的十六名同僚,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舰上的军官,此时他们显然也被车站上的一幕给惊呆了。

  “现在日本的命运将由我们去改写!”

  用日语轻道出这句话之后,秋山真之走到瓜生外吉的身边,对他轻声说道:

  “舰长阁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您能用汉语同唐大人交流,明白吗?这非常重要!”

  (嗯,让秋山在完全战败前就背离日本,确实是个金手指,但我想……嗯,以秋山的见解,他应该能够分辨出,战争的最终结局,亦能够明白,什么是对日本最为有利的选择了,好了,总之,秋山来了……呵呵!也算是脑洞大开吧!求月票!)(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