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底线(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监可谓是护短至极,现在让他拿着几百人的脑袋去保住自己的红顶子,他焉可能同意?更何况那些人中绝大多数都其苦心培养的人才。

  无论是个人的颜面,亦或是“为国惜才”的现实,唐浩然都不可能平白的交出人来,他若是不交人,又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幼樵,现在不是他解不解人犯于京城的事儿?”

  李鸿章停止抚须,那双老迈的眼光朝着门外看去时,目中的愁容越发浓重起来,他曾担心过唐浩然对朝廷的忠心,而现在当事情到了这一步之后,他反倒忧心唐子然的将来了,毕竟此事之后,其恐怕再难得朝廷任用了。

  “而是无论他是否解人犯于京城,这朝廷对其也是信任不在,纵是其解人犯于京,欲扬名之言官见其好欺,定会再次弹劾以为扬名,到那时候,他唐子然势必为言官口中之肉,任其欺凌,而全无回旋余地,可……他又岂能甘为人鱼肉?”

  对于言官之行,在光绪初年的政坛上,曾锋头极健的“清流”人物张佩纶又岂能不知,所谓的“清流”正是言官,官场之中的言官,无论是以刚正不阿、主持清议、议论时政、纠弹大臣出名,进而谋求晋身之道,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即是言官出身,当年张佩纶、张之洞与宝廷、黄体芳合称“翰林四谏”,四人皆是靠弹劾大臣扬名。

  见大人这么说,张佩伦便是一阵沉默,即便是他亦无法阻止后晋言官以弹劾唐浩然扬名,以谋晋身。

  “如此如说,那唐浩然必反了?”

  张佩纶有此紧张的看着面前的大人,以唐子然的脾气,他既然不甘为人鱼肉,那岂不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反?”

  摇摇头,李鸿章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

  “如若唐子然有十镇新军,朝廷如此威逼,其不反亦只能反,而现下,子然虽长于练兵,可麾下不过仅两镇新军,且一镇不过为新练数月之师,其兵力有限,自然不敢反。”

  相比于张佩纶曾主掌十数万精锐淮军的李鸿章,又焉不知有时候,为官场之所以造反恰是受朝廷所迫,当年若是恭王、太后待先师和自己如康熙待吴三桂一般,即便是先师心存忠义,便是有自己于一旁相制,亦不能不反了。

  同样的道理却不能用在唐浩然的身上,唐浩然自幼未曾身受国朝恩典,且全受西洋教化,西洋者长于冒险,而全不知稳重,行起事来自然少了许多顾虑。现在,他唯一不会反的理由恐怕就是实力不济了!

  念及旧时的往事,李鸿章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今日朝廷可以此威逼唐浩然就犯,他那日朝廷是否会?

  不会,绝不会的!

  朝廷终归还离不开自己,自己与他唐浩然截然不同,即便是朝廷对淮军之力,亦不过只是加以顾忌罢了。

  顾忌……在这两字浮现于心时,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