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章 眼光(第一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而是用棉布之类的洋货偿付,至于对方,不换洋货只想换白银啊,那就什么都得不到。换,还是合算地。当然为了从仁川运输诸如棉布之类的洋务,免除了一定的运费、港口费。而且北洋贸易借此扩大自己在东北的影响力,从英美商人手中夺取东北市场时,几名公司的贸易员却注意到一个不为人觉察的细节,也正是这个细节促成了福安公司的成立。

  “吉林韩家那边,答应把120万元的洋货,作价八折售给咱们……”

  李程远口中的吉林韩家指的是有着“关东金王”之名的被人称之为“韩边外”的韩宪宗,而韩边外所辖的的夹皮沟一一带金矿百姓,更是只知韩家,不知国家不知官府,而“韩边外”在“独立王国”内自立法度、行赏罚、课赋税,先是长期脱离政府管制,其早些年间又被政府招安,而在第三师进入吉林时,其奉吉林将军之命民,招募猎户壮丁数千人,编成步营数营,因韩宪宗年已古稀,韩登举主动请缨,替祖父挂帅出征。

  这些猎户凭着对山林地形的熟悉给第三师带来一定的伤亡,但其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几场激战后猎户营主力被歼灭,韩登举也逃回了夹皮沟。在击溃韩家主力之后,得理不饶人的第三师立即派出一个营护送民政官往夹皮沟,凭着大胜之威于当地建立民政厅,瓦解了韩家于夹皮沟一带数十家金矿的统治,随后又“征发”了一大把笔物资——其中韩家等金户“交出”的多达九万两金砂,则战争期间最大的一笔“征发”。

  原本在征发的时候,谁都没觉得这笔钱会有还人的时候,毕竟谁都以为这战场上的征发最终是笔无头债。可未曾想的是,为了维持政府信誉,总督府刚一迁往东北便立即发布政令,承认战时征发,并宣布所有战争期间的征发一率由政府兑现,其中自然包括这笔价值不菲实际上完全属于“敲诈”而来的金砂。

  不过尽管同意补偿了,可价值百万元的洋货对于韩家而言,并见得是件好事——吃不下,用不了,卖不掉,还有运费高。实际上对于许多被征发的“大户”来说,这正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纵是其盘下这些洋货,亦很难售出——市场上同时涌现的洋货价值达数千万元,完全超过东北市场的承受能力。

  而福安公司现在所从事的生意,就是收购征发券,再前往牛庄、朝鲜兑换成货物,借助旧时的渠道,直接销往直隶、山东等地,正是这笔生意让李程远从一名贸易公司的业务科长摇身一变,成为福安公司的经理,不过他倒是没有安于现状。

  “经理,这笔生意,咱们至少能赚30万,若是操作好了,挣上四十万都没问题!”

  “四十有点多,三十有点少,我看三十五没问题!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