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控制(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划,移民点的富裕将依赖副业实现,所谓的“副业”便包括养殖业,养殖业可以提供充足的肥料以保证粮食的高产,在这个没有现代合成化肥工业的时代,养殖业与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正因如此,政府一直试图推动移民点的养殖业发展,从而达到促民增收的目标。

  “这么说来,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能向移民点提供绵羊了?”

  唐浩然反问一声,相比于“旧村落”,作为总督的他无疑更看重那些由政府直接掌握的移民点,这当然基于现实利益的决定,只有作为示范的移民点内的百姓生活,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那些“旧村落”中的村民,才会自发的接受保甲化改造,接受政府对其的“指导”。

  而根据农商部的计算,每个移民家庭可以饲养5-10只绵羊,这意味着每年家庭可以增收数十元。这会带来切实的生活上的改变。不过……似乎这并不紧要,至少眼下并不紧要,毕竟现在移民点的工作只是刚刚展开。

  “是的,至少可以向一部分移民点提供绵羊……”

  向百姓提供绵羊很有必要,但是,能否将这些绵羊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呢?

  重新踱着步子的唐浩然之所以会陷入这种思索,与今天早晨的“简报”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表面上现在的中国是“九督议政”,也就是权力尽归地方,所谓的朝廷中枢不过只是一个摆设,但是满清朝廷却依然掌握着蒙古以及西藏,并未建省的两地是通过驻蒙大臣以及驻藏大臣加以羁縻。

  尤其是蒙古,两百多年来通过联姻、盟旗等方式,满清早已经确立了对蒙古的控制。此时的蒙古经过两百多年的打压早已衰败不堪。而随着满清中枢的威信大跌,其对蒙古的控制正在逐步衰退,在历史上,“新政”是压垮满清于蒙古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革命爆发后,早有离心的蒙古自然而然的谋求脱离了中国。

  在过去的一年间,满清朝廷为解决“自强之举”练兵、办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其在今年把视线投向了蒙古,开始于蒙古放垦不说,更是加大的对蒙古各盟旗的勒索,有如另一个时空中的新政一般。

  情报局的简报中提及的以放垦为核心的“蒙古新政”,让唐浩然看到了危机,看到了另一个时空中,蒙古对中国离心的危机。如果稍有不慎,另一个时空中的历史,就会在这个时空上演。

  对于雄心勃勃试图再现中华荣光的唐浩然来说,蒙古的独立当然不是他所能够容忍和接受的,可如果在其离心的情况下,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采用武力保证蒙古不至独立。但这却是下策!

  武力只能弹压一时,不能弹压一世,尽管未来“移民实边”是必然的选择,但在“移民实边”这一目标实现之前,如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