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 东洋暗潮(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更多的选择——帝国本土已经向这个“第二大民族”敞开了大门,在短短四年之中,上百万无地的贫民移居远东以及西伯利亚,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同样也缓解了总督区内部的矛盾。与此同时,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同样也吸纳了日本过剩的劳动力。

  非但如此,甚至总督区与远东还形成了某种互补——总督区内出产的工业消费品源源不断的销往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甚至凭着俄国的特权还销往中国,而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的农业矿产资源则又弥补了日本资源上的不足,似乎对于总督区内的人们来说,这日子似乎还不错。以至,这甚至成为了许多日裔工商人士支持俄国统治的原因。

  当然,对于那些从俄罗斯派来的官员们来说,他们似乎对“黄猴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表现的听话,顺从,对待占领者态度极好。甚至就连俄国企业家也喜欢日本人——他们干活非常卖力,而且不酗酒。

  最初总督区上下不相信日本人会如此驯服,他们甚至认为日本人可能有阴谋,可能企图发动武装起义或做出其他更可怕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天皇投降后,绝大多数顺从的日本人根本没有想过要暴动。

  当然那只是绝大多数,仍然有一些并不“顺从”的日本人,依然顽固的抵抗着,在城市中,在山区,他们仍然在抗争着,只不过,他们的抵抗,在俄国人的眼中,似乎是无力的,不值一提的,甚至就连城市中的袭击,在俄国人看来,也不过只是抵抗者的“垂死挣扎”。

  对于俄罗斯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是,“尼古拉总督区”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头奶牛——1895年,总督区全年财政收入超过亿卢布,从而令其成为帝国最重要的税源,日本的生丝、棉布以至于铅笔等廉价的工业消费品,更是成为了俄国的新锐出口商品。

  “帝国的奶牛”这是俄国人对“尼古拉总督区”的形容,至于那些微弱的甚至不值一提的抵抗,在俄国人眼中,不过只是这头奶牛身的几只跳蚤罢了。尽管这几只跳蚤让十余万驻军头痛不已,但是却无关大局。

  时值深夜,刺耳的哨声在空气中回荡着,那是警察吹响的哨声,也许是在某一个地方发生了“抢劫”,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抵抗力量杀了人,比如某一位在年初时刚被总督府授勋的日本企业家,他们从来都是抵抗力量的袭击对象。

  在警哨声中,昏暗的街道上,石原次郎默默的行走着,偶尔的他会抬头看着那路灯,相比于战前,东京的街道似乎更昏暗了,这并不是心理上影响,而是事实——为了降低成本,路灯的灯泡的瓦数更小了,甚至就连路灯的间距也加大了,总之,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总希望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