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3章 德意志(为新书求支持)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底黑鹰图案的普鲁士旗在风中飞扬,军帽和长枪顶端的金属装饰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或许,在遥远的东方作为新世纪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开始取代马车,但是在欧洲,在这片在近世引导世界文明发展之地,在新世纪马车依然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当各国的记者们从中俄前线发回报道时,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汽车,什么是卡车,更无法想像数以万计的卡车是如何保障的军队运输,至少在这一点上,欧洲已经远远的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路旁的行人纷纷伫足目送这列队伍,彼此窃窃私语。

  “那是参谋总长阁下……”

  “那是施利芬伯爵……”

  这位德意志帝国军事力量的首脑,军服笔挺,从马车窗口射出老鹰般锐利的眼神。他似乎在烦恼某个问题,线条如岩石般冷峻的脸孔表情严肃。

  而两名穿着军装的东方人也跟着停下脚步,凝视驰过眼前快速的马车,他们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

  “那就是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骑兵上将,德军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

  其中的一名青年军官跟同伴说道。

  在柏林会出现东方军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根据东北陆军大学教官团团长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建议,从几年前开始,东北军便开始派出最优秀的青年军官前往德国进行培训,可以说,正是德国的军事教育培育了东北军甚至是现代中国军队的核心骨干力量。

  有一个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间,东北的军事教育体系一共培训了38600余名军官,而其中超过5000人曾在德国接受短则半年长则两至三年的军事留学教育,也正因如此,在东北陆军中,亲德情绪即便是一种无法消退的情绪。

  原因再简单不过,在他们的军事教育生涯中,德国的色彩总是围绕在他们的周围,无论是陆军军官学校,亦或是陆军大学,甚至就是在陆军小学之中,亦能看到德国教官的身影,也正因如此,当获知德国介入俄国革命的消息后,留学德国的数百名中国军官的心情才是最为复杂的。

  “就是施利芬伯爵制定的干涉俄国革命的计划!”

  另一名中国军官有些苦恼的说道,他的眉间带着忧容,似乎是在为未来中德两国不确实的走向,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必须要做的选择,而人生往往最困难的就是选择。

  “他们干涉俄国革命并不让人担心,让人烦恼的是,他们会不会趁机介入我们与俄国之间的战争,要知道我们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新西伯利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甚至有可能越过乌拉尔山,毕竟,现在西伯利亚军团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西伯利亚军团!

  那是俄罗斯帝国最后的军团,他们正在崩溃,发生在后方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