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2章 应对之策(为新书求支持)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浩然更清楚什么是革命,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思想,思想是杀不死的!

  只要革命的温床存在,只要革命的土壤存在,那么有一天革命仍然将不可避免的爆发。而这正是唐浩然此时所惧怕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革命的贮藏着的力量,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

  尤其是在乡村,当那么一群对政府心存不满的农村子弟作为乡村教师服务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天然的“革命导师”,而他们的思想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更多的人会接受那革命理念,而革命的理念极有可能在乡村扎根,因为乡村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软肋!

  “要不然,停止征收田赋?”

  几乎是一种本能,唐浩然想到了后世免征农业税的“先进经验”,但是这个念头不过只是微微一动,他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另一种数字来。

  “亿!”

  这个数字是什么?

  正是去年的田赋所得,也是亿亩耕地所纳的田赋,这甚至不包括政府通过放领公地得到的地租。可以说,现在的农民所承担的税收,绝不逊于晚清,或许,农民因为良种的普及、苛捐杂税的免除等原因,收入在增加,可实际上,农民的困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尽管如此,尽管从唐浩然到大臣们都知道农民承担着沉重的,远谈不上轻松的田赋,但是他们更清楚——国家需要田赋。对于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国而言,若是加以地租的而言,政府财政收入的50%以上都来自土地收益,甚至可能超过60%,对于每年30亿以上的财政支出来说,一下免除二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纵是唐浩然有意,政府也不会同意。

  更何况,唐浩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笔钱对政府而言的重要性。

  “陛下,免税,是绝不可能的!”

  作为帝国财政大臣的唐荣俊断然开口说道,作为前帝国银行行长,对于税收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一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来自于田赋,如果没有这笔钱,每年亿元的军费支出,将无计可施,就连亿元的教育经费,也将无法得到保证,除非陛下决心停止工业建设,毕竟,现在工业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当于政府支出的半数,取消建设支出的话,可以勉强维持政府收支平衡……”

  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设投资是五年计划的核心,每年不少于15亿元的建设投资,是经济统制委员会根据中国的工业实力,制定的一个建立基础工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在第一个五年之中,每年保持十亿元的投资,第二个五年,每年十五亿元,到了第三个计划期间,每年的投资将会超过三十亿元。

  如此这般发展二十年后,中国才有可能成为次仅于美国的第二工业强国,从而具备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