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军国民化(为新书求支持)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自农村,海军士兵大都来自城市,前者服兵役是因为法律,而后者服兵役却是因为向往大海。甚至两者的军官也是如此,而相对应的是,相比于文盲也可以接受的陆军,海军对士兵的素质要求更高,甚至现在海军已经提出了非高等小学不可的基本条件,而这恰恰是农村子弟最大的软肋。

  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提出的“农村军人免税”方案,才会不至于因为城乡区别作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城市军人没有优待,相对应的是城市军人的退役金会适当的增加。总之,对于军人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而亏待那一方。

  在唐浩然最初的计划之中,不过只是通过“税务优待”去扶持出一个“乡间的特权阶层”,进而作为“乡间基石”稳定乡村,在保障国家对乡村控制的同时,阻止任何“动荡”于乡村发生。

  但现在,随着计划的完善,最初的“优待军人”却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军国化”,为未来战争作准备的军国化!

  如果说,当年唐浩然于东北施政时,所做的准备是为了准备国家的统一以及与俄国的对抗的话,那么现在的准备,却是为了中国的百年之利,也正因如此,“军国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之事,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也是国民改造的要求。

  而在推行全国“军国化”的过程中,在乡军人将来担负起维护国家基层秩序的核心,在过去的十年间,军人、军属都享有某种程度上的优待,比如军人家庭可以悬挂“皇家龙纹徽章”等等,但是这往往只限于荣誉,相比于荣誉,这一次,唐浩然准备给予他们的却是更为实际的东北——免税。

  农村军人免征田赋的权力,当然,得益于建元后的土地登计,使得政府掌握有每个军人家庭的土地亩数,加之法律上的禁止,因而绝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投效”。而更重要的是,这只局限于士兵,军官家庭仍需要交纳田赋,毕竟相比于那些每月只有四元津贴的士兵,军官的收入一直颇丰。

  这些优惠条件势必会进一步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而并不是仅局限于法律字面上的“军人是光荣而且神圣的”,而现在,根据军国民化的要求,军人将进一步神圣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观念。

  “所以,不需要再支付额外的津帖,而且这样的话,每过几年,都会有新的一批军人进入村公所,可以说这样的安排,不需要中央和地方支出额外的经费!就像现在的教师一样!那些皇家教师不也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工资吗?”

  “嗯,现在村自治会中,老师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袁世凯如实的说道,在新的农村士绅阶层中,“皇家教师”可以说是最近几年中才形成的一个阶层,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