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雇人_渔夫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小时后,卫航就收购了三百多斤扇贝,卫母两个妇女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张雪茹、卫兰也开始帮忙处理。

  大家七手八脚,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扇贝处理好,放到晾架上晾晒。都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外面又来人了。这次更加夸张,人家直接用摩托车拉过来的,看那架势,少说也有两三百斤。

  这家伙也是精明,一大早就到镇上去收购,直接扫荡。目前为止,已经收购了几百斤,拉回来的还不到一半。卫航要是知道这样,估计要晕过去了。

  不单止他,村里还有其他三个家伙干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到镇上搞风搞雨,弄得市场上扇贝一时间货源紧缺。加上唐大富等人的原因,连大龙虾也是影找不到,害得那些海鲜贩一头雾水,到现在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航,帮我称一下吧!时间紧迫,我还有一半多没有拉回来呢!”那汉朝卫航大声喊道。

  “你跑到其他地方收购了?”卫航心里暗暗赞赏。与其自己去找,还不如直接到市场上找,赚个差价,也比自己找强,毕竟自己能力有限,三头臂也捡不了很多。

  “嗯!没错呀!还有几个家伙跟我一样呢!现在,镇上的扇贝都看不见了。不用很久,恐怕都运到你这里来。你没有看见那些海鲜贩的脸色,真是太精彩啦!一开始,那些家伙还想用三块五一斤收购,说最近扇贝涨价。嘿嘿!我们一到,他们一点货都收不到。”这汉幸灾乐祸地说道。

  他们在镇上的定价是四块钱,别的人一听,甚至连称好的货都变了卦,加上还是本地人,彻底将那些外地的收购商隔离出去。

  卫航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拿出称。秤钩钩住沉重的蛇皮袋,扁担穿过秤杆上面的一个环,挂上秤砣。

  “来,帮帮忙!”卫航招呼那汉,帮忙抬一下。

  这是古老的称,叫做杆秤,比较麻烦。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

  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杆秤匠制作杆秤技术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杆秤匠对职业极为神圣虔诚,从不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

  卫航寻思着,什么时候弄一台磅回来才行,也不用那么累人。电称更加方便,可惜电称只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