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0章 论洛阳的经济发展(月票加更)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生发之道,大唐朝臣最服谁?

  唯孙正明也。

  其实这些都是后世一些最基本的发展成例,只要是一个生长在后世社会的人,都知道。

  在孙享福成长的那个时代,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城市做各种项目,有用水用电,道路交通保障这样的公共服务项目,有旅游玩乐的消费项目,有进出口的商业项目,有生产制造的工业项目,等等等等,而只负责民政管理的官员,其实是排在核心领导班子的后几位的。

  他只是将这些发展的模式稍微给长孙无忌讲了个大概,就让他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对两千三百万贯的军备采购有了一些信心。

  当然,推动商业繁荣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底层老百姓的产出有价值,在古代,农业生产,就是所有生产的根源,然而,即便你田种的再好,商业不兴,农民也富不了,商业百花齐放,农民耕种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种出来的东西,也能卖出好价钱。

  压抑住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各种想法,长孙无忌又略带兴奋的向孙享福问道,“如果长安也像善阳那样,实行开放的制度,你认为,长安的税收能够增加多少?”

  孙享福略微的按照人口基数算了一下,才答道,“保守估计,三倍以上是有的,人口越多,越会有一些聚众的效应产生,长安做为关中的中心,不光是它本身常住人口,关中的数百万百姓,也都是长安的潜在消费者,要是促进政策执行的好的话,四五倍都不在话下。”

  想想现在的七八十万贯的税收,翻个四五倍的话,那就三四百万贯了,如果加上善阳和全国各地的税收,差不多就有七八百万贯,那么,似乎两千多万贯的债务,也不是很大,朝廷三年左右就能还清,如果只是在制度上面进行一些改革,就能解决这个大问题的话,长孙无忌觉得,完全可以做。

  而且,朝廷的税收越多,他户部的功劳和权柄不就越大么,对于他个人来说,做这个改革,也是对他政绩有帮助的大好事。

  已经在构思着如何给李世民上奏改革奏章的长孙无忌,现在对于军备采购的事情,是一点异议都没有了,套用孙享福说的这个模式,这样大规模的装备制造,能够带动关中很多就业,赚钱的人多了,消费的人也就多了,反正是谁把钱存在钱庄的,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样,朝廷只要卡死交易环节收税就好。

  “正明可否将善阳的全套管理模式和税收政策,抄录一份,让老夫参详参详?”

  “这是小事而已,稍后便奉上,相信陛下和朝臣那边,不需要您多解释,他们也都懂的,毕竟,他们在善阳,可是住了三个多月了。”

  其实,体验善阳的管理制度,才是李世民这次北巡给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孙享福知道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