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2章 再亮一下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免除农税在目前来说,确实是有些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会便宜了当下拥有土地最多的地主阶级。

  但这却给李世民下一步施政,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李承乾巴拉巴拉的把免除农税的好处说出来之后,李世民就更加认可其可行性了。

  最后,李世民批准了魏征的奏请,将银行借贷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修订成法律,先临时执行,下一次法典修正颁布的时候,专门在其中加上由钱庄管理制度延伸出来的银钱法,然之后,他再度将李承乾,萧瑀,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杜正伦,高士廉等人请到了御书房。

  而且,他还特意让杜正伦将朝廷的税收结构单据,拿到了御书房。

  杜正伦也是孙享福的狂热粉之一,他一手将商部构建起来,现在,十几个国企产业,每年为朝廷带来收益数百万贯,这个功劳,让他获得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衔,还任了户部尚书这样更加实权派的官职,可谓的名利双收。

  而李世民让他调阅这些东西,他立即就想到了李世民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在将各项单据在书案上展开了之后,他率先开口道,“陛下,我大唐在册纳税的田亩,除开军屯之外,约一亿六千万亩,其中,由于中下田的大量退耕,现有田亩中,产出较多的上田,约占九千万亩,中田,约占五千万亩,下田只占两千万亩,且大多在四边蛮夷,或者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

  以这些田亩去年的均产量来算,上田一季平均亩产约四石粮,每亩纳税粮约一十六斤,合共算下来,是一千二百万石粮食。折合各地稻谷,小麦的价格来算,约市值九十六万贯。”

  稻谷和小麦,在没有脱壳成为大米和面粉之前,即便是在长安,也就八十文一石左右的市价,在其它地方则更低,杜正伦说九十六万贯,其实还往高里说了。

  当然,亩产方面,他也是往高了在算,这是因为关中,定襄道,岭南道,山南道,几块逐渐实现了精耕细作的地方的高产量,将其它地方的产量拉高了,除了这几块地方,其它地方的上田,其实也就三石多的产量,只比原先农耕工具不发达的时候,多了一两成左右的收成而已。

  “中田亩产约三石,每亩纳税粮约十二斤,共纳粮约五百万石,市值约四十万贯。”

  “下田亩产约两石,每亩纳税粮约八斤,共纳粮约一百三十多万石,市值约十一万贯。”

  “按照大部分地区实行每年两季,以及少部分地区实行每年三季来算,全国的农税总额,约三百万贯左右,占去年朝廷所有税收的一成左右。”

  “一成?”

  “才一成?”

  “这······,怎么可能才一成。”

  等到杜正伦将这些数据报完之后,大家纷纷有些不可置信的道。

  杜正伦指了指单据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