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8章 九垸行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显得拥挤,用竹篙撑行起来之后,速度很快,这就是船小河宽的好处了。

  也正是因为主水渠的河道够宽,河道上来来往往的小船非常多,孙大力早就制定了一套水上交通规则,快船靠中央三丈区域分左右通行,载货的桨船需要用竹篙,撑岸边的实硬土来划动比较受力,速度也慢一些,被划分到了靠岸边三丈宽区域的航道,分左右向航行。

  而且,县衙有明文规定,在水道上行船的船夫,在看到有人落水,或发生翻船事故时,必须全力营救,尽最大可能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为此,县衙会负担所有河道的维护费用,也不征收县内任何船只的通行费用。

  李世民只是在船上乘坐了一会儿,就体会到了这种水上交通规则的好处。

  主灌溉沟渠的河道很宽,河道旁边的水泥路也不窄,可供数辆马车并排通行,整齐的护路林和护河林,早已长到了数丈高,可以在夏日的时候避免路面被太阳暴晒,也能随时为路上,或河道上的过路人遮阴,整个交通环境看上去,比关中还好的多。

  河道两岸,一排排砖瓦房屋的村落,如刀切一般整齐的稻田,飞快的在李世民等人的视线中向后拉,河面上,扑面而来的是稻花的香味,也难怪这里的稻田会如此高产,就田地里稻苗的茂密程度,在任何种稻的地方,都是看不到的。

  “老爷,最多还有月余,这些稻田就要收割了,据说今年大多数农户的亩产能够达到九石干稻谷,试验田那边,预期目标是亩产十石干稻谷。”见李世民关注着沿岸的稻田,长孙淳解释道。

  “九石干稻谷,那就是七八石大米了,看来,此地百姓,只种三十亩垸田,也比其它地方种植八十亩永业田的产出还多,密卫的奏报所言非虚啊!”

  听李世民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生关中世家,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的韦妃接话道,“那老爷为何不让此地的百姓,也像其它地方的百姓,也种八十亩地呢!反正这几天您不是看过很多地方,都说是可以开发成高产垸田的好地,咱们大唐不缺地啊!”

  闻言,长孙淳忙道,“这垸田里的地想要高产,就需要费更多功夫去打理,其实每户种三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了,这三十亩地,百姓最多还只会种二十五亩水稻田,因为种植双季水稻,需要抢天时,虽然种好了之后,百姓们会稍微清闲一些,但是抢种,施肥整田的时间,是非常忙的,如果错过了时间,可能就无法完成双季种植,而让他们种植八十亩水稻田,那么,即便是耕牛农具足够,他们也只能胡乱播种打理,最终的产量,其实跟种植三十亩差不多。”

  “那朝廷只给他们三十亩地,比别处少了五十亩,他们会乐意吗?”

  长孙淳笑了笑,又答道,“乐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