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四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帅的部队正在追击敌军鲜于辅部。”

  张牛角抬眼看了一眼斥候,没有做声。

  张牛角中等身材,四十多岁,身躯魁梧,长脸长须,颧骨高耸,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材高挑,皮肤稍黑,小圆脸,看上去非常机灵。他叫孙亲,是张牛角手下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很有才华。

  张牛角望着奔腾的河水,若有所思地问道:

  “黄帅的部队距离我们还有多少路?”

  “回大帅,黄帅的部队尚在范阳城,并没有出动。”那个斥候赶忙答道。

  张牛角浓眉立即紧缩,脸色非常难看。

  “再催。命令他务必明日率军渡河,向迺国方向攻击前进,掩护主力部队的侧翼。若再贻误军机,军法从事。”

  孙亲赶忙上前一步,小声说道:“大帅,还是让左帅去说一下吧。他们是至交,都是邯郸人,彼此之间给面子。这个时候大家还是不要闹矛盾的好。大帅你说呢?”

  张牛角点点头,“也好。你去跑一趟,告诉左校,黄龙,让他们明天率部渡河。渡河之后,兵分两路,黄龙攻击迺国,左校深入方城境内,牵制主力两翼敌军,掩护大部队攻击涿城。”

  鲜于辅疲惫不堪,坐在马上昏昏欲睡。他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

  由于撤退及时,他的一万部队勉强保留了下来,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这一万人马才组建四个多月,是他在山口渡和公孙瓒闲聊时,突然想出来的主意。

  幽州缺兵。尤其是在去年广阳闹黄巾,今年胡族大举入侵的时候,这个情况尤其突出。

  涿郡因为和冀州相邻,刺史大人刘虞的口碑又好,所有冀州的许多流民跑到了涿郡。涿郡人口本能就多,可开垦土地也少,所以大量流民滞留在涿郡各地,生活很悲惨。

  招募流民从军,既可以解决流民多,土地少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流民家庭的生活问题。因为当兵可以吃军粮,拿军饷,士兵省一省还可以贴补一点家用。至于士兵多了,军饷怎么解决,刘虞和魏攸,鲜于辅等一班府吏想了许多主意,最后还是决定屯田戍边。

  军事屯田周代已有。前朝汉文帝采纳大臣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屯田戍边。这些人农忙时屯田,农闲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这种做法既起到了防御胡族入侵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到了汉武帝时期,屯田戍边,防备匈奴则成为当时的一项主要国策。自此以后屯田戍边就是大汉国防守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了大汉国节省国用,解决边境地区驻军的给养,对付胡族入侵的基本方法。

  刘虞决定在人口稀少的代郡,上谷郡屯田。

  就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