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弘心里一紧,蓦然想到许劭进京那次洛阳发生的学术大争论。那次争论的结果是先帝所办的鸿都门无法生存最后被迫解散了,而始作俑者就是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许劭许先生。当时自己就在洛阳,对那场学术风潮记忆犹新。李弘想到诸位名士大儒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和对立将影响到北疆政事,心里顿时后悔莫及。早知道这样,上奏之前就应该派人回来问问赵岐。

  蔡邕看到李弘一脸的懊丧,急忙安慰道:“此事是我们私人之间的事,大人无须过虑,不会影响到并州的稳定。”

  “伯喈,这晋阳大学堂是朝廷所办,但我们今日教授的是古文经学,谈论的是黄老之术,这事杨奇杨文博知道之后,他岂肯善罢甘休。”赵岐说道,“他上奏弹劾我们是小事,搅乱并州官学才是大事啊。如果并州的官学出现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立之事,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各级官吏会因此而产生矛盾和隔阂,这对并州的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李弘不懂这些经学的事,但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坐在那里很沮丧。自己临走之前,还给并州捅了个篓子。真是后悔不迭。

  许劭笑道:“赵大人过虑了。从晋阳大学堂开堂授学那天起,这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观点争论在并州士子中间就没有一刻停止过。但我看这并州的士子和官僚们都很安静,他们没有因为经学观点的不同而影响到并州的治理。现在并州多了一个杨奇,难道这事情马上就变得复杂了?我看,他还没有那个资格和能力。”

  赵岐摇手道:“子将,你小看杨奇和他背后的杨阀了。袁阀、杨阀两家是本朝最为坚定的今文经学世家。他们的门生子弟遍布天下。如果杨奇非要在并州和我们争个胜负,他非要在晋阳大学堂开授今文经学,那事情就很麻烦了。他们人多势众,朝中又有坚实的后盾,我们很难斗得过他。”

  李弘想起许劭当初在洛阳的事,急忙插嘴道:“当年在洛阳,许大人在太学和诸生辩论,力主研习古文经学,结果……”

  “那是大家为了推倒鸿都门,联手合作,所以才有子将先生的惊人之语。”赵岐不客气地打断李弘的话,望着许劭说道,“杨文博来了后,你再和他辩辩看?他一个人辩不过你,定会从京城喊来一大帮人对付你。”

  蔡邕和许劭一样,一脸的不屑,他不以为然地对李弘说道:“大人不要担心,此事不足为虑。大人累了,还是先回家歇歇吧。”

  李弘不明白这些名士大儒们为什么为了学术的事而争论不休。争论就争论吧,但这些人把他们学术间的矛盾转化为私人间的仇恨,继而又把这种仇恨带到了政事上。李弘不能理解,但他认为有赵岐、蔡邕和许劭三个本朝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