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真假难辨,清浊能分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校都没建好。

  但这并不妨碍开课和招生,有旧有的理工学院做底子,其实是有一套框架在那里的,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让京师大学直接上路。

  有沁源的学子们充作第一批的主要人数,再有第二批从安南等国招收的进步学子,也有万余人。

  再加上全国招生,虽然人数主体都是青少年,并填充到京师附中先做预科学习,但庞大的读书人群体,自然有于科举不擅长、没兴趣的人。

  多了一条路,自然会有人来走。

  毕竟都能当官。

  所以也已经挑选了数千名成年学子,进入大学就读,按课程来说,其实会按照成绩,分批次毕业,尽快进入实习和工作当中。

  嘉靖已经预计在五年内,将整个官吏制度进行替换改革。

  倒也没说什么公仆不公仆的,官吏就是行使权力的那一方,要他们明白,权力是用来为民做主的,要明白为什么叫权出于公,拿到权力了,就要积极任事,承担责任。

  尸位素餐,比贪官可好不到哪里去。

  “朕要改官吏的制度,就要挖科举的根,五年,五年之后,考科举的人,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先读有用的书,先读能做事的书。”

  “读完之后,再去考科举!”

  “一个个的算学不精,五谷不分,机械工程都不懂,当什么官?能做好工作吗?”

  嘉靖见了王绛阙和几名青阳的学子,钱衡和一些老师也都在,聊着关于大明朝的教育和科举的革新方向。

  这是一场座谈,也是一场送行。

  在这之后,青阳学子们就将走出校园,去乡社之间施展奋斗了。

  毫无疑问,如今大明只有一所京师大学,五年后科举改革,那么参加科举的学子,就只能是他们这些最早的学生。

  这也是嘉靖的许诺。

  未来朝堂,这些青阳学子,必然能够占据许多席位。

  钱衡知道嘉靖的意思,但科举的变法,南京不会坐以待毙,“要改科举,到时候恐怕会南北分试了。”

  “徐阶不会明面上反对,但也会将东林书院改为东林大学。”

  “届时,江南的官吏,将会更加有向心力,徐阶的权势也会更加集中。”

  “那份号召力,有些难以想象。”

  朝廷这边要逐步替换旧有体制,徐阶自然也有这个想法,他当东林书院的山长,就是培养学生的,此后江南的官吏、将士,全都出于他的门下,是他的学生。

  他在民间的声望又宛如圣人。

  这样的敌人就太难对付了。

  对此,嘉靖笑道:“朕要的就是南北分试,也更要徐阶去轮替旧有的体制,一家独大后,他们这些因私心做事的人,那里会真的去守规矩?”

  “要不了几年,徐阶自己都控制不住的时候,就是他们灭亡的时候了。”

  不同于嘉靖的乐观,王绛阙说道:“个人威望其实是有用的,当徐阶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