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1、半步光明,时代之幸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阳明统合归纳了,所以开创了心学,而张执象也统筹归纳了,他师承王阳明、姚广孝,本身又是道士,又有五百年的见识,终于屠龙术大成,将文明之龙描绘了出来,让世人能见到这神龙,并知晓该如何屠龙。

  屠龙术只是表现,是技艺,是成果,而他这一派的学问……

  “是叫象宗吧?”

  “我记得你收了个弟子,准备另开一派来着。”

  象,是张执象的象,是老天师在他出生之时就寄予的厚望“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所以,象,也是道。

  同样还是描绘,是“盲人摸象”,是解析,是研究万事万物的本质。

  不拘于道家传统的金丹修行之法,讲究内外合流,融会贯通,知而能见,见天下性得见己性,以“回光”为重中之重,天人合一的宗法大派。

  “嗯,那孩子叫苍珠,当时收她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想法,也谈不上自成一派。”

  “模湖有个概念,又觉得龙门的名字早有了,便用了个象宗。”

  “如今看来,却也贴切。”

  张执象微微一笑,嘉靖却笑指着他说道:“非是巧合,而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朕最近读了一本,感觉也是要应在你身上了。”

  张执象疑惑:“?”

  嘉靖写了《西游记》,明初的时候就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了,如今四大名着就剩一本《红楼梦》,他是聊过,但也没有复刻的想法,莫非是崇祯也穿越了不成?提前将这本名着写于世间?

  嘉靖见张执象没猜到,便笑道:“是陆西星写的《封神演义》。”

  “原来是这个……”

  张执象顿时了然,按理说,这本书要到隆庆、万历年间才会面世,而西游记的出版也要更晚一些,因为他的缘故,嘉靖早早将西游记写完,并开版印刷,几乎贴钱发行。

  西游记风靡之后,陆西星又因为争道失败,双目瞎了不说,胜负心也澹然下来,有闲情雅趣去写倒也不例外……

  陛下说有情节要应在自己身上……

  “陛下是说,鸿钧传道三友,各自开宗立教,得了功德,所以成了圣人?”

  正统道士是不喜欢谈鸿钧的。

  三清就是最高了,所谓元始是道,灵宝是经,道德是师。而封神演义里面弄个鸿钧,三清变三友,实在是让人不忿。

  他尚不知道《封神演义》发行,但也能猜想到,道士们看了此书是个什么态度。

  不过,他倒是无所谓。

  因为“鸿钧”二字,陆西星应该是有意创作的。

  鸿钧本作鸿均,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的《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鸿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

  能够称得上是“大道之世”的,必然是文明觉悟以后了。

  觉悟文明=鸿钧。

  这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而陛下说他有可能会应了书中的情节,因他开创象宗,教化世人,所以得功德成为圣人,然后拥有打败黑龙白蛇的力量?

  “没错。”

  “阳明先生开创回光一境,立境三重,金华、见性、光明。”

  “我认为普天之下,能够尝试在光明之上走一走的,也唯有安平你了。”

  嘉靖坚定无比,比张执象自己还要充满信心。

  张执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的说道:“光明正大,持天地之正,定宇宙之法,往文明之宗,此乃光明。”

  “若说见天下性,方见己性,是见性之妙。”

  “那么光明之妙在于天下人见我之性,以天心为我心,以天下之心,归于我一人之心,方是光明。”

  “何以能见我性?”

  “非是我广知于天下,得天下之信赖便可以的,要天下人都能够明心见性,能够独立见知,能够发自‘真心’的去‘将心比心’,才是见我之性,得之光明。”

  “我远远还不够,这个时代,也还不够。”

  “或许我能迈出半步,便是时代之幸了。”

  “有三丰祖师半步撄宁,有我半步光明,或能胜此局。”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