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侠五义(三)_[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在宋代被称为话本,顾名思义,是以一种说唱艺人表演的底子存在的。

  也就是说,类似于剧本的存在。

  这是由于本时代识字率尚且不如现代,比起现代以文字为主的传播形式,自然是有人给你读出来或者是表演出来更加方便。在建国初期也是如此,评书、相声在民间极其的受欢迎。而在后期识字率上升之后,小说才开始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很多说唱艺人本身也不识字,他们得了某个好本子,也需要识字的人读给他们听,然后再将之进行二度创作,加入个人感情和表演艺术,最后成为独属于他的特色表演。

  但是因为说唱艺人毕竟受制于地理条件,虽然的确会有人慕名而来,然而更多的只是闻名而已,所以话本的流传就成为了某种必然,毕竟文字比起人更容易传播。

  当然,除了说唱艺人自行的传播外,还会有人听了之后觉得有趣抄下来在外地传播开的。

  这倒不是抄袭,毕竟说唱艺人除了说,还要唱,而且唱的比例还不小。单单抄了内容,没有表演的精髓也无甚大用,只是一种勉强算是善意的传播方式而已。

  说唱艺人的兴盛,自然也带动了话本艺人。

  因为各地方言不同,某些话本还会在各地以自己的方言进行传播和改编。

  理论来说,这些应当都要给著话本人一定的稿酬,这在每个行当每个地区里面也自有其套路。

  ——以上情况出自于由说唱艺人产生话本。

  当然也会有话本艺人产生的说唱艺术,夏安然瞄准的就是第二种。

  自从在东汉末年一书成名之后,夏安然在东汉又有了好几次尝试,奈何当地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把他的小说当做真的看……还会有人来批评他写法违背了现实。

  他都已经在书的扉页写了本故事纯属虚构了,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会以为是真的呢?真是让他完全不能理解。

  如果有知乎问“从写小说转换为了人物传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他一定要怒答一波。

  体验就是:赶鸭子上山!

  没错,不是上架,是上山!

  自打他那本书莫名在曹营兵士圈流转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两个人到他们家转悠,用着极为明显的方式来“暗示”他:咱是不是该出场了?

  或者是:咱是不是很久没出场了。

  或者是:你上次描写那吕奉先的方式咱就很喜欢,要不下次景熙你也写写我的外貌呀?咱能不能娶到媳妇就看这一册了。

  夏安然真的想让他们醒一醒,能不能有媳妇看的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你自己得出去走走结识结识小姑娘啊!

  还有不要那么盖里盖气,你总在兵营里面脱-光光和人勾着膀子你打我一下我捶你一下,或者是两人在训练场上你追我赶,或者是一起去洗白白互相搓背,或者是战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