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计_初唐大农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已经突破了五百万,如果不是这两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往赵州迁出,可能已经达到了七百万,甚至八百万,而以此前的趋势来看,洺京城五年内就会达到一千多万人口,比李唐建国时全国的人口加起来还多。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个感冒咳嗽的传染病,都可能应发巨大的灾难。

  一个下水道排污的问题安排的不好,都可能出大事。

  而我再告诉你们一个数据,你们看到了之后可能会很惊讶。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停止,百姓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人口增长趋势呈爆发式上涨,只需要二十年时间,在联合执政联盟内有正式户籍的人口,可能就会达到六亿以上,比现在多三倍。

  也就是说,二十年之内,咱们不能把生活物资的产出能力增加三倍以上,社会就因为供需不足,而出现问题。”

  于秋说到这,李世民这个捧哏又有话说了,开口道,“从过往的史书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政体的灭亡,往往是因为老百姓们吃不上饭了。

  不能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的国家,社会次序就会崩塌。

  因为,人在饿极了的时候,是没有理智可言的,很少有人能突破生理需求的限制。

  所以,其实无论咱们的工商业有多发达,给大家提供食物的农业,都是基础,是最关键的一环。

  保障这个基础的,是农民群体,是农业科技。

  既然刚才主持人问到了人皇陛下还有那些百年大计,那么我就告诉你一条我此前在卫星基地听到的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计划。

  这是在卫星基地的工作人员几乎都知道的一个计划。

  那就是人皇陛下准备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送人上天,甚至是在天上建立空间站,让一些大学以上水平的研究人员在天上搞农作物种子的研究,大大的提升我们现有作物的产量。

  虽然那些什么种子基因之类的东西,我也听不大懂,但是我想让大家知道,人皇陛下每天在忙碌构思的是些什么事情,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

  “得,你转了这么大个弯,还是要拍我的马屁。

  不得不承认,这让我很爽。

  不过,你说的也没错,农业是所有发展的基础,我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做这方面的研究,以此来防备未来的人口膨胀。”于秋开玩笑似的朝李世民笑道。

  即便是有系统帮忙,于秋弄出一种高产作物,然后将其在全世界推广的周期,也会非常长,三到五年都未必会有什么成效,这是农作物的特性,每长一茬都需要时间,每种一次,都要赶上季节。

  好在于秋有后世的一些东西作为方向,在不断推动机械化的情况下,二十年增加三倍的农业产出,倒并不难,当然,压力也不小就是。

  话题聊到这里,主持人刘璟洲就抓住机会,跟于秋探讨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