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关于内共生的奇妙比喻_造物纪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物,在最开始的时候,它们具备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各类较为齐全的细胞器,能够形成正常的生理循环,以及繁衍。

  可是现在,它们的结构变得极其简单,几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膜和极为细小的透明内里。

  完全看不到生命的痕迹,也没有能够被观测的生理活动。

  体积也从微米级,变得更为渺小。

  衡量长度,会用到长度单位。

  微米已经是非常小的单位了,但这种已经不能够称之为细菌的东西,直接越过了纳米级,只能用皮米来衡量其大小。

  就算是最微小的生命体——病毒,也要比其大上数千倍。

  很难想象,它们是从细菌进化而来的。

  这也是罗桓没有第一时间察觉的原因。

  “这玩意已经简化到这种程度了,还能增殖?”

  罗桓看了七号放出的投影,觉得很不可思议。

  就算是有丝分裂,还要细胞核呢,这些极度简化的‘生命’啥都没有,到底是如何保证不灭绝的。

  到这种地步,还能不能称之为生命都是个问题。

  小板砖没有接话,静静地分析土壤之中简化‘生命’的活动趋势。

  没一会儿,他开口了:“称呼它们需要一个名字,你先想着,我报告一下观察到的现象。”

  “首先,是的,没有任何活动迹象。这让我怀疑,它们是不是已经死去。”

  “其次,它们仍然具备增殖的能力,但是其方式比较...玄幻,我没有观察到任何动作,但是它们周围会从无到有地出现同类。

  就像是3d打印机那样,先出现一部分,再一点一点叠加,直到完全相同的复制体出现。”

  描述的机能已经脱离了正常生物的范畴,唯有用和权柄相近的概念才能够解释。

  “再者,其仍然受到特殊条件的影响,只是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变化,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分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已经不再作为独立生命体存在,而更倾向于和其它生物共生。”

  共生是一种不同生物互相依赖的现象。

  比如牙签鸟和鳄鱼,两种不同的物种,互惠互利,毫无隔阂地生活在一起。

  七号所说的共生,则发生在更为微小的领域,方式也充斥着玄幻的色彩。

  “在蓝星的科学界中,有着这样一种猜想,即内共生学说。

  以叶绿体为例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其最初起源难以追溯,在蓝星还存在各个国家,没有形成联邦的时候,有一位叫做马古利斯的生物学家提出了内共生的猜测。

  即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之后,被吞的蓝藻经过长期共生,演变成细胞内的叶绿体。”

  七号通过网络,对蓝星的事情了如指掌,连罗桓这个蓝星本土人,也自愧不如。

  “而这种...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描述的东西,它做的更为彻底,并不局限于特定种类的细胞,也不局限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意思就是,这种能够自我复制的吊诡玩意,有极强的适应性,进入大多数生物的细胞内,成为类似于细胞器的存在,长期共生。

  而共生的结果,大概率是有益的。”

  听完七号的解释,罗桓思忖了一会,运用了个奇妙的比喻:“就像一种能够渗透细胞的特殊插件?”

  “虽然搭档你的比喻不太严谨,但是...是的。”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