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 严惩_世子的小青梅作且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奏的事生生逼大理寺那头今日呈上。

  目的,原来是在这里呢。

  没见文帝听完话后,几乎是脱口而出道:“他无故殴打礼部一个郎中作甚?”

  一个“无故”就已经表达了帝王那本是难测的海底心偏了。

  萧衍当着众人,面不改色地一字一句道:“听闻是要强娶沈家女不成,恼羞成怒。”

  谁要强娶,他也说得模糊不清。

  萧衍话落,殿中人齐齐倒吸一口气。

  李莳双手一紧,狠狠攥成了拳。

  片刻后,议论声就传开:“刘尚书年过五旬,沈家女今年才刚刚及笄……”

  “刘夫人这不还在呢,他强娶沈家女去……做妾室?”

  “真是嚣张啊。”

  “也不看看自个是什么模样。”

  文帝青着脸,眼神瞥向李政,一句话打断了朝臣的议论纷纷:“此事,楚王有何看法?”

  李政咬紧压根,心知手下最得力的一个文臣是保不住了,硬着头皮回答道:“刘之引贪污受贿、以公谋私,刘遇强抢民女、仗势欺人,证据确凿,理应从严发落,夺官抄家,以儆效尤。”

  文帝转头对大理寺那头道:“依律发落。”

  是的,大魏江山虽姓李,却不是任何事都李家人说了算。大魏律法严谨,文帝登机后,《永德律》有五十三条格,官吏犯下的罪,无论是公罪还是私罪,皆有不同的判刑原则。

  简单说来,就是大理寺说了算。

  李政不由看一眼当下实际管着吏部的李莳。

  大理寺少卿,章毅,便是这回半制举考试之后,破例新提拔上任的。

  李政一向简单的脑子此回倒是想到了关键。

  不过即使想到这层,他当下也不敢说出来。文帝的御下之术向来走的都是蜿蜒曲折、反反复复的线路,最终是谁也瞧不出来,他究竟是看中了哪位皇子继承大业。

  就比如他,宁州起事时他得到密信,本以为是他父王要命他领军镇压,哪知父王最终却是用了李晤。但李耽被打压后,户部却又漏到了他手中。

  总之,整个朝堂被文帝轻轻一搅,浑水之中,就谁也摸不到那条鱼了。

  嚣张的刘家落难,此刻,站在朝堂之中的工部尚书郑尚书不由松了一口气。

  幸好他听了自家四郎秘密得来的风声,这些时日以来是夹着尾巴在做人,甚至抹开脸面与往前得罪过的官员亲近,暗中道歉,否则,今日这大理寺上呈的,怕就是他了罢。

  正在庆幸之时,上首却点了他的名:“郑尚书。”

  郑尚书脊背发凉,强忍颤抖,“臣在。”

  文帝问道:“流民的居所之事办得如何了?”

  宁州起事一事原本是被人压着没报出来,可经不住当地受过战乱的流民往京城涌,近日来大量流民聚集在京郊风餐露宿,导致长安城安危难治,文帝便下令工部改建些城中废弃的建筑用于他们居所,而后方便统一管辖。

  可这位郑尚书空有其表,是个没甚做工程能力的人,只能听凭下属们的主意。

  郑尚书心虚回道:“已有五处居所腾出来了,可以容纳三百人。”

  文帝对城中安危异常重视,又问道:“分别在哪?”

  郑尚书一时却是回答不出来了。

  文帝再问废弃的建筑被改了哪些地方,郑尚书更是一问三不知。再问手下郎中,亦有些支支吾吾。

  这一下,人们便就开始回忆起了前工部尚书沈时华了,那位尚书不止对每个工程了如指掌,还能说出一二三个选址缘由、改造的目的,就连手下的郎中和员外郎也个个能力不俗。

  可怎么就一年之内,全数病故了呢?

  朝堂上,萧衍冷冷扯了下唇。

  有人这么快就将手伸到沈家二房。

  大理寺的人直接去了万年县县衙拿人,刘之引被捕,万年县的县令机灵,赶忙将沈时秋送了回去。

  梁太医到沈家回道:“沈二老爷中了迷药。”

  请收藏:https://m.shuhu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